​5G时代的媒体智变

2019-12-23 11:02 来源:新闻战线

  5G重构媒体环境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已经快速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相关技术标准的就绪,我国于今年6月6日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成为世界上最早启动5G商用的国家之一。 

  不同于4G时代,5G技术的商用并非受到消费级用户需求的强烈驱动,也没有达到运营商网络设备的自然更换周期。所以,从消费级市场的角度来看,5G商用显得技术超前了,需求还没有跟上。 

  然而,从数字技术的总体发展逻辑来看,5G商用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近年来,各项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所有这些正在重塑产业形态的数字技术都要依赖于更好的传输网络。搭载5G网络,将使得上述数字技术的价值实现倍增,变革产业级互联网应用场景,更快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世界。 

  根据技术指标的设定,5G具有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URLLC)、大规模物联网(mMTC)三大特征,将为我们带来极快的传输速度和极大的传输容量,会让数据以更大颗粒度、更快吞吐速度涌现出来。 

  在这样的情景下,媒体的技术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媒体融合化、内容数据化、传播立体化,但媒体影响力窄化。 

  媒体的背后是注意力,包括占意(attention,占用注意力,静态概念)和意流(flow,注意力的流动,动态概念)。任何媒体想要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必须获得受众的注意力。 

  历史上,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是在平衡传播范围和交互性的矛盾中前进的,纸质书报可以有很广的传播范围,但却牺牲了互动性;电话媒介具备强互动性,但又不能兼顾传播范围。直到互联网的出现,终于将传播范围和互动性这两者兼顾起来了。 

  互联网媒介经历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发展阶段之后,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从信息块(门户网站)、信息片(搜索引擎)演进到了信息流(社交媒体)。信息流让一切媒体内容迅速数据化,使线上和线下在时间线上完成了融合统一。 

  当内容编排摆脱传统的分类机制,转向时间维度的时候,受众的注意力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动态性,占意很难,捕捉和引导意流更难。传统上“先设定议题,再进行传播”的做法已经没法跟上受众注意力的流动了。 

  如何平衡无限数据与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呢?人工智能是条出路。

  5G和AI对媒体的全方位使能 

  作为一种使能技术(enabling),人工智能的出现有望全面重塑传统产业形态。在经历了运算智能、感知智能(会听、会说、会看)的发展阶段之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大踏步迈入认知智能的新阶段。 

  以IBM的Waston系统为代表的认知智能系统,正在让算法具备会思考、能理解的能力。尤其是,机器借助算法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加错综复杂的数据丛林里找到规律,并建立起认知路线,这为计算机进入传统的认知领域打开了大门。类似于问诊、法务、写作等高度依赖于大脑认知的岗位,均受到了来自计算机的巨大挑战。 

  内容生成自动化。在媒体领域,计算机撰稿已经在技术上日趋成熟,搭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AI主播也已经出现,这将使得内容生成逻辑快速改变。互联网让内容生成方式从PGC(专业人士)转移到了UGC(草根用户),而人工智能将催生出MGC(机器原创内容),内容自动化生成变得可能。 

  内容集成定制化。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内容集成有可能跨越传统的内容格式边界,实现“多源异构整合”,无论哪个来源、什么结构的内容都有可能围绕受众需求被迅速集成整合到一起,融媒体的关键在于以受众为中心的定制化内容集成。 

  内容传播重新回归“魔弹论”的基本逻辑。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将实现内容的精准投送,让内容和受众无缝匹配,从而摆脱传统大众媒介普遍适用的“两步流转模式”,算法即传播,算法即意见领袖。 

  内容传输高维化。虽然目前的网络传输速度和容量已经可以满足视频类应用,但距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类的普及还有很大的差距。5G网络部署可以对现实场景进行全息投射,给受众以无比逼真的场景真实感,让受众畅享高维度、360度的全息内容。 

  内容呈现泛在化。伴随着内容层面的融合,终端的融合趋势也在加快,多屏合一、一屏多用正在发生。与此同时,受众与媒体的交互方式也在丰富,智能语音会话、手势交互技术甚至眼动技术等正在重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使得内容可以在任何载体、以任意方式呈现。 

  5G+AI,将深刻改变现有的媒体形态,对媒体运营进行全方位的使能,这将引发一系列的媒体智变。 

  那么,媒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的问题,源自昨天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媒体智变 

  一:媒体会变得“飘起来”。传统媒体注重传播前的议题设定、传播中的渠道管控和传播后的评论解读,强调的是媒体观点的精准可控投送。但在数字技术所构建的传播环境中,议题设定具有随机性,在传播过程中经常发生“话题漂移”,导致原本不在舆论场中的人和事屡屡“躺枪”。这将让舆论走向变得更加不确定,媒体运营必须全天候进行,并根据话题漂移进行动态干预和引导。 

  趋势二:媒体会变得“活起来”。智能技术会使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产生正反馈效应。也就是说,交互越深入,媒体越智能;媒体越智能,交互就越深入。基于此,媒体不再是僵硬的信息或内容传播载体,而变成了学习受众行为和偏好的入口。在交互持续深入的进程中,数据将越来越丰富,对受众的学习不断精细。所以,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单向传播关系变成了一个智能体与另一个智能体之间的“类人际互动关系”。 

  趋势三:媒体会变得“灵起来”。你在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媒体对受众的学习不但速度快,而且会非常灵活贴心,可以预先判断受众需求,从而改变了过去“先制作后传播”的推动方式,改为时刻根据受众需求呼唤媒体内容的拉动模式。 

  趋势四:媒体会变得“真起来”。5G网络的特征决定了未来的媒体内容传输将以大颗粒度、无网络时延的方式进行,这会让收看视频内容或直播的观众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直播就是“真播”、就是没有时延的远程场景投送。再加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受众将时刻置身于真实的媒体场景。 

  以上四大趋势,给当前的媒体运营方带来巨大的挑战,要重塑媒体内容制作、集成、传输和呈现的各个环节,也让媒体安全问题日显重要。未来,如何充分发挥智媒体生态的价值,如何引导智媒体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如何实现对智媒体生态体系的有效治理……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全新课题。 

  (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