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不是3月!媒体别再把公历、农历搞混

2025-03-06 14:17 来源:传媒茶话会

  阳春三月究竟是几月? 

  进入3月,这两天很多媒体的报道中都出现了阳春三月这个表述。 

  例如: 

  A2月涨8.57% 业内看好蓝筹股阳春三月 

《阳春三月夜赏芳华,〈夜上黄鹤楼〉邂逅国风盛宴》

《阳春三月,邀您一起来魔都赏花

  乍一看,似乎没问题,发稿日期都在31日、2日这几天,是三月没错呀? 

  但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阳春三月实际上指的是农历(阴历)三月,而非我们日常说的公历(阳历)3月,形容天气温暖。 

  一个例子是,大家都知道清明节又称三月节。为何44日的清明节会被称为三月节呢?主要是因为其日期通常落在农历三月,比如今年的清明节就在三月初七。 

  那么2025年的阳春三月是什么时候呢? 

  查询日历可以发现,329日是农历的三月初一,从这一天起至427日,都为农历的三月。 

  除了阳春三月,还有哪些容易令人混淆公历和农历月份的词语? 

  1.    正月(农历一月) 

   混淆点:正月初一(春节)通常在公历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之间,例如2025年春节是公历129日。因此,今年农历一月对应的是公历129日至227日。· 传统别称:正月又称元月”“端月,常被误认为是公历1月。 

  2.    仲夏(农历五月) 

  混淆点:农历五月被称为仲夏,而公历5月在多数地区仍是春末夏初。例如2025年农历五月对应公历527日至624日,此时公历已进入盛夏,但名称可能让人误以为对应公历5月。· 关联节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如2025年端午节为530日,易被误认为是55日。 

  3. 七夕(农历七月) 

  混淆点: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的公历日期可能在8月,如2025年七夕为829日。名称中的七月易让人误以为是公历7月。 

  4.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指的是农历七月,2025年的农历七月对应的是公历的823—921日。这个阶段,正是天气转凉的时节,所以七月流火的意思指的是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而很多人会把这个成语误用来表达天气炎热。 

  5.重阳节(农历九月) 

  混淆点: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通常在公历10月,如2025年为1029日。名称中的九月容易让人误以为对应公历9月。 

  6.小阳春(农历十月) 

  由于在某些地区,农历十月的气候温暖如春,因此农历十月被称为小阳春。但由于名称中的阳春,容易让人联想到公历34月,导致混淆。 

  7. 腊月(农历十二月) 

  混淆点: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可能在公历12月或次年1月。例如2024年农历腊月是指从公历1231日至128日。人们常误以为腊月即公历12月,实际可能跨年。· 关联习俗:腊八节(腊月初八)可能在公历1月,而非12月。 

  8. 寒冬月份(农历十一月、十二月) 

  混淆点:农历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可能对应公历11月至次年1月。 

  9.数九寒冬 

  数九寒冬中的数九,从冬至(公历1221日左右)这一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一九,一共九个,总共八十一天,结束日即为出九 

  如何避免混淆? 

  1. 关注节气:节气是公历固定日期(如立春在23—5日),可辅助判断农历月份的大致公历时间段。2. 使用转换工具:通过农历公历对照表或手机应用(如中华万年历、汉程网万年历、天天农历网)查询具体日期。3. 注意传统节日的公历波动:例如春节、中秋节的公历日期每年变化较大,需具体查询。 

  总之,农历与公历的差异主要源于两者历法规则的不同,熟悉关键月份的传统名称和对应节气,能有效减少混淆。(作者:刘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