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场盛典为窗口,揭秘这家央媒如何打造中国版ESG

2024-12-27 11:10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 

  用盛典记录企业高光时刻,以榜样力量引领ESG实践。 

  12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智库、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权威机构共同举办第二届“ESG榜样盛典。


  作为一种防范社会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英文简称ESG)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企业的评价标准和通用语言,践行ESG也成为企业共识。 

  主流媒体在ESG建设中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就开启了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项目。发布报告、举办盛典、推荐案例,历时两年,一揽子行动计划陆续落地,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与企业同向聚力,促进ESG行动与传播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标杆精神,以榜样引领ESG实践

  今年,是联合国提出ESG发展理念的二十周年。凭借国际通用性、评价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征,ESG逐渐被中国企业认可和实践。 

  数据显示,截至125日,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为42%。专家预测明年将达到60%,后年达到80%23年后ESG报告将在A股企业实现全面覆盖。 

  主动践行ESG,不仅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挑战应对能力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展现企业担当、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认识不够深入、规则不够完善、约束不够有力、实践不够充分等问题,ESG质量参差不齐。 

  “头雁展翅,群雁才能紧随,标杆精神引领,方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从2023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就联合多家权威机构举办“ESG榜样盛典,以国家战略响应、ESG治理、ESG风险管理、ESG引领力建设四项指标考核年度ESG榜样企业。目前,盛典已举办两届。 

  今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隆基绿能、小米集团、伊利集团8家企业登榜;去年,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宝武、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腾讯、吉利控股集团、宁德时代获选中国ESG榜样企业。 

  入选的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中国邮政依托4.5万个邮政营业网点、2.83万个农村金融网点,解决农业农村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痛点,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兜底; 

  南方电网构建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0%,全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连续五年超过99% 

  华润集团实现了旗下控股上市公司ESG/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全覆盖,强化组织建设和双碳规划制定,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 

  腾讯充分发挥自身数字技术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科学探索、公益发展、乡村发展等诸多社会领域的社会价值创造。截至今年12月,13.6万个公益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获得了12.9亿次爱心网友捐助,筹集逾336亿元善款。 

  延续标杆精神,突出引领作用。“ESG榜样盛典不仅见证、推动了中国企业ESG实践水平的提升、激励更多企业投身ESG实践,也促成了榜样企业之间的ESG合作,为完善ESG生态提供了新动能。 

  今年以来,腾讯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者。在碳中和领域,河钢已成为腾讯在寻找低碳技术中的同路人;在乡村振兴领域,华润与腾讯达成了乡村经营人才创新培养的合作,双方将共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乡村经营人才,为乡村发展助力。

  问题导向,打造ESG科学评价体系

  ESG诞生、兴起于西方,加之中国的ESG实践起步晚,虽然是一套国际认可的评价标准,但由于国际评级机构缺乏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国外评级方法在中国缺乏适用性等因素,导致中国企业ESG评级结果普遍偏低,使得企业在融资成本、产品出口、品牌塑造等方面很吃亏。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创始院长钟宏武曾指出,长期以来国外ESG评级机构对中国上市企业ESG评级系统性偏低,甚至将中国52%的企业都放进了ESG评级的落后区。但实际上,中国优秀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与全球大企业基本相当。 

  近年来,建立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完善披露标准和评价方法,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2023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公开谈到,ESG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在我国,ESG本质上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工具,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 

  2022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陈文辉讲到,只有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ESG评价标准,并带动国内ESG投资取得较大的发展,才能在制定ESG全球标准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如何构建既能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又能反映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 

  自2022年发起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项目以来,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肩负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责任,发挥资源协调优势,联合权威机构,组建专家、技术委员会,搭建、完善科学、专业的ESG评价体系。 

  今年6月,《2024年度ESG行动报告》发布,报告呈现了中国企业ESG的特征与趋势,并提出行动建议。以该报告为例,总台财经节目中心通过构建多维、系统指标,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三位一体”ESG评价模型,提升ESG评价的科学性。


  一是,将国际评价标准与中国标准有机结合。 

  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首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欧盟委员会《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SRS)与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等24个国内外标准指引相结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22个三级指标的通用指标体系。 

  二是,与时俱进,调整优化中国特色类指标。 

  2024年,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性的经济学和哲学概念,对中国特色的回应重点体现在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促进就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应对公共危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十大特色指标,呼应了新质生产力创新主导、协调平衡、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包容共享等基本特征。 

  三是,将数据量化与专家审核制相结合。 

  通过加权计算各指标得分,得到被评价企业的 ESG 初始得分,并征询专家意见对评价期内企业出现的负面事件进行研判,结合负面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数量等对企业初始得分进行扣减或者一票否决;对评价期内企业 ESG 管理与实践的前瞻性、引领性做法,进行正面加分激励。

  系统发力,为ESG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秉承科学引领、开放合作、聚力共建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布报告、举办盛典、打造平台等多方面实践,为中国企业ESG建设提供了总台方案,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打造中国版ESG的方法论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建设中国ESG智库。 

  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发挥权威、主流媒体的专业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打造ESG评价研究智库,通过发布年度行动报告和细分行业、区域性的主题报告,全面反映中国企业ESG现状与问题。 

  从2023年开始,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已连续两年发布ESG年度行动报告,见证中国企业ESG的发展进步,为提升ESG水平提供参考。 

  今年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显著提升,972家中国上市公司约有49%达领先水平;中国企业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 1002024)企业社会贡献投入额超93亿元。 

  除了年度报告,还有专门性的主题报告、系列报告。2024年,总台创新推出了国内首份《在华外企ESG报告》,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ESG行动报告》《京津冀ESG行动报告》《长三角ESG行动报告》《金融业ESG行动报告》《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等6份主题报告,后续还将发布系列报告。 

  《在华外企ESG报告》是国内第一份权威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专门聚焦在华外企的ESG行动报告。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各国企业共同参与了报告发布。报告重点关注在华外企如何全面拥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机遇,深入践行ESG理念,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规模,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其次,扮演价值发现者角色。 

  借助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以企业ESG实践的发现者角色,发布ESG榜样、编制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在华外资及港澳台企业ESG先锋20”企业等榜单,为企业ESG行动打分,通过多维量化指标,树立ESG实践典范,既讲好中国ESG故事,又传播好融入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响应中国发展战略的外资案例。 

  最后,创新传播ESG声音。 

  今年6月,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启动上线中国ESG信息披露发布服务平台。作为中国首个权威媒体的ESG信息披露发布平台,该信息披露平台发挥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APP的传播优势,以大小屏相结合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及时客观地发布企业信息披露文字报告与视频报告。 

  此外,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还通过举办线下论坛、企业优秀案例调研及电视展播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ESG发展的良好氛围。 

  打造接轨国际、符合中国特色的ESG体系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又需要多措并举、协调并进。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将其作为长期、重大工程来攻关,坚持科学性、系统性方法论,不仅提升了中国ESG国际话语权,也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动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