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县级融媒体中心能与强势同行同场竞标,不仅拿下政府项目,还吃上了“技术饭”。
2021—2023年,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营收逆势增长。
位于浙江台州的温岭市融媒体中心,2019年挂牌成立、2021年迈出融合改革步伐,用3年时间,蹚出了一条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经营跃升之路。
他们的破题密码就是——机构改革、产业转型。
体制机制改革
跳出传媒做融合,打通经营变现通道
前几年,传统媒体营收逐年下滑,数字电视用户每年流失上万户,报纸广告、电台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今年更难,活动类项目大幅缩减、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减少。
面对多重压力,温岭市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温岭融媒)今年上半年营收仍与去年同期持平;2023年创收2.6亿元,3年增幅47%。
这背后正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发挥效能的结果。温岭融媒还因此入选2024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2021年,挂牌2年的温岭融媒迈出实质性融合改革步伐。浙江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全省已经涌现出多个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温岭融媒怎么改、如何改出实效,是摆在温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温岭市传媒集团董事长徐勇兵面前的现实问题。
“跳出传媒做融合,通过彻底数字化转型,做大传媒产业盘子,推动传媒经济融入数字经济。”徐勇兵坦言,在2021年改革时,温岭融媒就已经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融入数字经济的必要性。
而要实现一家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先改革体制机制。
1.体制机制改革,夯实融媒根基
要想做大传媒产业盘子,就要改革原有的体制机制,疏通机制上的阻碍,才能让创新的血液流通起来。
2021年,温岭融媒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营模式。温岭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市政府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温岭市传媒集团为宣传部主管的正科级国企,下设广电网络、传媒、大数据等6家子公司。也正是这些子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让温岭融媒擦亮了融媒改革的招牌。
温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3年来承办全市性大型活动200多场次,2023年仅文旅类项目就创收1200多万元。
温岭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让数据变现,数千万元的政府数字化项目也有能力执行,仅有20人的小公司3年创收超亿元。
温岭广电网络公司得益于早期转型和持续布局,有底气与强势同行同场竞标,成为全市最大的政务监控运营商。
2.薪酬绩效改革,做强新闻主业为经营开辟新增长点
绩效奖励是导向、是指挥棒,温岭融媒用一系列绩效改革举措激活了采编动力。
以采编线为例,报社与电视台融合之前,两家平均年收入相差近一倍。融合后,全面统一标准,推行专班化改革,按照内容、运营、保障三类进行分类考核,重点向内容和运营一线倾斜。
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新考核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创优争先的动力。除基本工资外,月奖金最低的1000多元、高的有1万多元,显著拉开差距。全年采编线收入最高的非事业员工在20万元以上,是改革前的一倍。
更进一步地,温岭融媒理顺新闻生产和产业经营关系,为经营赋能。
“让采编人员可以安心做采编工作、提升采编业务,专注内容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好的业务能力而不是下场‘拉广告’的形式来支持产业经营。”徐勇兵总结说。
在他看来,主业对经营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平台赋能。新闻是主业、是主责,是公信力影响力的来源。这是媒体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它与其他商业经营的重要区别。二是内容协同。优秀的内容生产能力,提升了经营活动层次,拓展了运营服务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营工作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温岭融媒全国首创宣传经费预算改革,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分散于68个市属部门(含街道)的3000多万元宣传经费,统一整合到融媒体中心执行,这一举措推动了新闻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打通用人渠道,唯才是举
目前,温岭融媒共有员工493名,其中班子成员7人,事业编制192名、企业职工301名。
温岭融媒打通用人渠道,企业员工可担任融媒体中心中层职务,更可提拔为集团副总。个人发展渠道畅通后,以企业身份在中心担任中层的员工有6人。
解决中层队伍老化问题也早就提上了日程,温岭融媒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健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实行中层干部两年一聘。目前一线中层全部为80后,新媒体骨干基本为90后。
此外,温岭融媒还建立健全“引育留”人才支撑体系。3年来招聘70余名全媒体采编、大数据、文创等专业人才,让融媒队伍更具活力。同时,有100多人在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
产业转型
数智转型布局未来,技术赋能释放经营活力
“改革前,中心(集团)的主导产业还是传统数字电视,但用户一直在下滑,想要发展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徐勇兵并不避讳所处的困境,也正由此坚定了转型的决心,“我们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三大功能定位,树立智慧媒体运营城市的理念,朝着‘信息枢纽架构商、数字政务集成商、智慧城市运营商’的目标发力。”
落到实际,就是以产业转型为着力点,技术赋能释放活力,向数字传媒集团转型,构建“微治理”和“大文化”两大产业体系。
“微治理”产业,主要聚焦“信息枢纽架构商、数字政务集成商、智慧城市运营商”,深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具体由温岭广电网络公司和温岭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主要包括智慧监控项目、智慧城市数字驾驶舱、数字化项目统筹改革三大块业务。
2021年以来,温岭融媒不仅多次中标温岭市天网工程项目、雪亮工程项目,还积极参与温岭市交警、教育、信创等项目,夯实了数字产业发展基石。
徐勇兵透露,2023年,温岭广电网络公司和温岭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数字化业务带来的收入占到温岭融媒总营收的50%以上。
然而,这三大业务“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不容易,复盘数字化转型过程,徐勇兵介绍说,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做数据。以温岭广电网络公司为基础,转型视频监控业务。
2021年开始,温岭融媒大力拓展村居、社区、企业、出租房等监控业务,成为全市最大的监控专网服务运营商。服务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让温岭传媒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源,也为日后在“微治理”产业中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做平台。温岭融媒在多个街道建成智慧城市数字驾驶舱,推进社会治理智慧化、立体化、平台化。
第三阶段是做数字产业。2021年成立大数据公司,温岭融媒将智慧媒体业务拓展到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文化,建成数字化改革项目100余个,有力体现自身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是做统筹。温岭融媒在全国首创数字化项目统筹改革,推动全市数字化项目统筹建设管理,建成“高能服务+高效落地+高级体验”的高标准数字化服务体系。
第五阶段是拓布局。布局未来社区,真正打造社区信息枢纽。
第六阶段是集成贯通。做大社区信息枢纽,贯通社会治理中心综治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县域治理现代化服务平台。 再看另一大产业“大文化”,如今已经成为温岭融媒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硬核引擎。
转型3年来,温岭融媒累计承办全市性大型活动200多场次,打响了温岭融媒一站式服务金名片。以“媒体+文旅”跨界融合为例,去年文旅类项目创收1200多万元。
在高频业务的驱动下,温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壮大到70人,设产业发展部、商业消费部、文创运营部等8个部室,每个部室都具备独立的项目执行与落地能力。不久前结束的800人规模的第三届岭商大会执行团队不到10人,高效完成了从前期策划到落地执行、后期宣发的全流程工作。
第三届岭商大会
更进一步地,温岭融媒先后设立台州市萌狮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和温岭融媒青草地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前者聚焦文创IP产业化,以“曙光狮”为主要文化IP,衍生打造文创产品50多项;后者致力于打造本地最有影响力的少儿培训品牌,重塑并激活传媒产业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潜力。未来3—5年,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