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5位业界、学界大咖划重点!

2024-09-11 15:16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作为新提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已成为传媒业界、新闻学界热议的话题。 

  为何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理解“系统性”这一关键词的内涵?又该如何推动系统性变革? 

  近日,传媒茶话会邀请业界、学界大咖,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为何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背景有系统性阐述。 

  总结而言,有三大原因: 

  一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平台企业坐拥多种新兴媒体和传播平台,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主流媒体只有推进系统性变革,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二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促进主流媒体挺进主战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三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迫切需要。 

  适应信息化和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党中央作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战略决策。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应继续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新形势,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进系统性变革,对主流媒体而言意义重大。 

  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孙钱斌认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提出,使历时10年的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是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必将推动媒体的技术升维、机制升级、能力升档、效果升华。 

  “系统性变革的提出为主流媒体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而言是对症下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谈到,后期,可能会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源支持媒体变革。同时,国家层面作出顶层设计和要求,有利于促进政策的落实。 

  “系统性变革”的内涵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地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 

  此前,一些媒体推进改革,秉承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甚至“拆东墙补西墙”,改革不全面,也不深入,如果财力、物力不济,或换了领导,此前的改革就会沦为“半拉子”工程,甚至推倒重来。 

  孙钱斌认为,所谓系统性变革,有三大特征: 

  一是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 

  二是有全局性的目标任务,重点是通过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三是有整体性的方法路径,绝非零碎的、单向度的改革,而是协同的、全方位的改革,避免左支右绌、效能不彰,缺乏可持续性和内生性。 

  “具体到一家媒体,也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既要改工作流程、内容生产、平台布局,也要改评价体系、薪酬制度、人才培养。当然,孰先孰后、孰轻孰重,需要因媒制宜,形成改革共识。”孙钱斌讲道。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何天平看来,正确理解系统性变革,需要处理四组关系: 

  第一,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系统性变革不是推翻重建,而是要在主流媒体既有的优势发展条件基础上结构性补弱和增强,目的是适应各方面对媒体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同时能够在重构现代传播体系的同时更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第二,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是生态性的,要重视技术力量对主流媒体改革发展的介入性力量,但不能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善用巧用技术的力量以促进文化更好地发展,目标不是为了技术应用本身,而是指向一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构建。 

  第三,手段和目标的关系。系统性变革也意味着精细化变革,过去相对粗放的改革思路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要得到彻底改变。用什么手段解决什么目标,不是吃大锅饭,要有精准性。比如对内的舆论引导、对外的国际传播就是两种目标,改革的面向和手段的调适也不同,这都应当有更准确的适配。 

  第四,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主流媒体的系统性改革不能只着眼在效果本身,而要有过程意识,如何体系化地进行内容建设、平台建设、渠道建设,以及在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形成从理念到实践的总体性重塑,这会决定主流媒体深化改革、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如何。 

  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 

  厘清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背景、原因,以及系统性内涵之后,关键是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这是落脚点,也是难点。 

  1.一个核心命题 

  中国记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认为,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需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即巩固和提升“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推进系统性变革的根本遵循。 

  顾勇华讲到,目前,主流媒体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四力”的严重下滑: 

  缺乏真正为用户喜闻乐见、易传播的优质内容、好故事,传播力衰退;面对重大事件尤其是社会热点新闻时,反应慢半拍,不能快速有效地为民发声,反被自媒体所引导,引导力不足;舆论监督报道能力、效果欠佳,影响力下滑;新闻反转、翻车现象频发,媒体权威性、公信力受到挑战。 

  在顾勇华看来,系统性变革不能搞“花架子”,无休止地在形式、技术上用蛮力,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须知形式、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关键是通过话语体系的变换、用好新媒体,提升“四力”。 

  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赵治国认同这种观点。如今,主流媒体面临着主流价值影响力地位的严峻挑战。主流媒体必须挺进舆论主战场,切实提高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换句话说,主流媒体要有真的流量,要有真的影响力,要有真实的触达率,通过新闻推动社会进步、影响现实的媒体本能要切实发挥作用。 

  因此,赵治国建议,媒体要持续坚持内容建设,不断提升优质原创内容、主题宣传精品力作的常态化生产能力;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坚守住事实真相的底线,坚守权威、真实、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互联网舆论场上的乱象、谣言、假象等予以纠偏、批驳和还原,以躬身入局和日拱一卒的精神深化改革,提升四力。 

  何天平也认为,在内部环境上,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有更高维度的机制体制突破,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需重建,借此更好地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外部环境上,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要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适应对内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对外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新形式。 

  2.三大破题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中的解答,其实为主流媒体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指明了方向——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 

  孙钱斌认为,导向为魂是根本,内容为王是基础,创新为要是关键,流量与效果说话是落脚点。提出流量与效果说话,是释放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改革的成效从根本上说要体现在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显著提升上。 

  在孙钱斌看来,系统性变革需要从三个方面破题: 

  一是通过外部政策的赋能激活内生变革的动力。要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彻底理顺主流媒体事企不分、不事不企等历史遗留问题,系统回应对全媒体传播本领不适应、机制不适配、反应不灵敏等新的问题,在人事人才、薪酬分配、绩效额度、经营制度等方面赋予更多自主权,鼓励主流媒体大胆探索、自主创新,通过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来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二是以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为大方向,以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系统性变革,从而有效回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比如,以流程再造适应全程媒体,以技术赋能实现全息媒体,以融合交互建构全员媒体,以多维评价追求全效媒体。 

  三是要避免重硬件投入轻机制重构、重平台建设轻内容创新的改革倾向,既要重视宏观管理的改革完善,又要在内部运营上下功夫,兼顾对媒体的评价考核与媒体自身的内部考评,使系统性变革产生整体性效果。 

  3.推进六大变革 

  郭全中认为,所谓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就是要在理念、技术、采编流程、评价机制、经营模式、产品与服务、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赵治国讲到,推进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需要从打破人才身份壁垒、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壮大技术力量等方面入手。 

  具体来看: 

  1.理念变革 

  以互联网思维迭代传统的办报、办台思维,即从媒体本位到用户本位,坚持移动优先,洞悉、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同时注重用户体验,提升运营能力。 

  2.技术变革 

  适应移动传播、人工智能、AIGC时代的信息传播环境,在技术上跟进时代发展,比如,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但是也不能在新技术建设方面贪大求全,而是要让技术产品真正服务媒体内容生产。同时,要努力让主流媒体的技术力量向互联网商业平台借鉴,让技术走向前台,真正赋能媒体建设。 

  3.采编流程变革 

  建立全媒体生产传播流程,真正实现报(台)、网、端、号的一体化生产、传播,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 

  4.评价机制变革 

  对目前主流媒体综合评价,要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变化,客观真实评价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主流媒体的平台责任、生存状况、经营政策要敢于先行先试,并大胆实行容错纠错机制。 

  媒体自身考核指挥棒更注重实效,从传统端向新媒体倾斜,从阅读量、转发量、评论数、点赞量等多维指标评价内容传播效果,从用户下载量、日活、月活等数据评价客户端影响力,注重对新媒体端的变现效益的考核,促进经营的新媒体转向。 

  5.经营模式变革 

  需从卖版面、卖时间段的传统广告变现模式,到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转变,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变现方式的多元探索,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6.人才机制变革 

  要坚定实行市场化改革,打破身份限制,同工同酬,改革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体制外身份、职业经理人等传媒经营人才入局主流媒体;培养、引进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内容、经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作者:李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