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洪涝现场!垃圾袋、橡皮筋,竟是记者大赞的好用神器

2024-07-09 12:42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 

  近日,中国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湖南、广西、福建等地洪涝灾害频发,除了救援队伍,现场也常见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的身影。然而,前往洪涝灾害现场采访并非易事,恶劣的环境和不确定的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个装备齐全的采访包,就是记者们安全、高效完成采访任务的神器库。如何在第一时间准备好采访包?除了记者证等证件还需要带哪些神器? 

  74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新社记者杨华峰、澎湃新闻记者陈忠善、大象新闻记者关新耀,来看看他们去洪涝灾区现场都会带些什么吧! 

  一、 设备篇

  前往洪涝灾害现场,极易出现设备进水、通讯中断、电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记者携带的工作设备十分考究,为保证及时发出报道、传递现场信息,记者需要带哪些设备?又有哪些可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神器? 

  中新社记者杨华峰建议到洪涝地区采访携带防水、便携式拍摄设备最为适宜,例如手机、防水运动相机,它们通常小巧轻便,易于携带,而且可以在大雨中正常使用,甚至能拍摄水下画面。我个人习惯带一个相机+标准头,最好用的还是手机和云台,能拍能剪能直播,不用带摄像机这种易损坏的大型设备。大象新闻记者关新耀补充道。


(大象新闻记者手持手机、云台拍摄。大象新闻记者关新耀 摄)


(洪水过境后的湖南平江。澎湃新闻记者陈忠善 摄)

  此外,无人机可以拍摄到一些独特视角和人到达不了的拍摄点位,是杨华峰力荐的设备,相机辅助灯、独脚架等设备也被杨华峰发挥到极致:像相机辅助灯在黑夜或比较暗的情况,不仅可以拿来给现场拍摄打光,还可以照明,不用再额外带手电筒,独脚架也常被我用来探路探水深。



  设备准备齐全了,防水防雨也是一大问题,除了手机防水袋等常见防雨设备,对于设备防护记者们都有自己钟爱的防雨神器 

  杨华峰告诉传媒茶话会,垃圾袋加橡皮筋最实用,可以临时制作防雨罩,为采访设备提供简易的防水保护,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替换。 

  澎湃新闻记者陈忠善分享了一个实用小物品:一次性密封袋。用得最多的防雨神器就是一次性密封袋,可以保证手机和电子设备在淋雨或者涉水的时候不被损坏。此外他还会用保鲜膜,把设备裹好防止浸水。


  杨华峰还表示不管有没有进水,每次雨天采访完回到单位后他都会把相机放入干燥箱。如果相机和手机等设备不小心进水了,需要第一时间关机,然后拿出电池,用纸巾擦干,再用吹风机吹干放入干燥箱,如果没有干燥箱就放入米缸三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止损。


杨华峰的干燥箱

  受洪水影响,断电断网也时有发生,陈忠善出现场虽然只带一块充电宝,但他每次都会带上一个有USB插口的插排,再多带几根线,这样在有电的地方可以随时充电,保证设备处于满电状态。


  而面对洪涝灾区现场没有信号的情况,记者们分享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是可以寻找附近的车站、安置点、应急通信车等有重点保障通信的区域,用手机信号回传。 

  二是搜寻周边的商铺,如中国移动、电信营业厅等网速快一点的地方用WiFi回传素材。 

  三则是从灾区迅速折返至住宿地传输,去年到河北涿州采访,半个涿州都没信号,我们就直接进去采访,完成拍摄之后迅速撤出来,把需要的视频和文字回传之后,再进去采访,关新耀回忆道。 

  陈忠善还提醒说,现场混乱很容易出现物品遗失的情况,他给所有设备都贴上了标签,上面写有单位、名称和联系电话。需要带的东西太多,万一丢了,也许有人捡到会主动联系。


  二、 衣物食品篇

  除了设备,前往洪涝灾害现场,所带衣物也与平时略有不同。陈忠善与杨华峰主要携带的衣物是速干的短袖短裤和拖鞋,例如部队体能训练服上衣,材料是化纤,宽松凉快,也方便反复下水拍摄。


  陈忠善还提到,随身衣服要方便穿脱。此前在桂林采访时遇到了不得不在街头换衣服的情况,附近连公共厕所都被淹了,只能站在水边换好短袖短裤拖鞋,再进现场。 

  但关新耀也提醒道:虽然短袖短裤很方便,但也存在一定隐患,如果穿裙子或短裤,蹚水的时候看不见水下情况,很容易被划伤,一定要带长裤以及一双防滑的日常鞋蹚水用。


  除了衣服,为了方便在洪水现场采访,记者还可以准备防雨相关的物品,如上下分体式雨衣、可折叠雨靴、折叠雨伞。如果实在没有雨靴、雨衣等物品,在遇到水下情况不明、水脏等情况时,关新耀给大家支了个妙招:可以用垃圾袋和胶带缠满整个腿来达到防水的效果,在河北涿州采访时就有一处地方淹得非常严重,需要蹚一段儿水再上橡皮船,水里死鸡、化粪池里的东西全混在一起,我们就想了这么一个方法。

(大象新闻记者用垃圾袋和胶带绑腿。大象新闻记者关新耀 摄)

  关新耀还指出了大家易忽略的一点:不止是防雨物品,暴雨之后一般都是大晴天,皮肤容易晒伤脱皮,帽子以及防晒衣也必不可少。 

  去年涿州水灾,一天一夜我就只吃了一顿饭,还是在安置点吃的。陈忠善还提醒说,进现场采访前尽量在外围吃饱喝足,因为不知道下一顿饭啥时候能吃到,遇到能买吃喝的地方,抓紧填饱肚子。因此,记者采访包里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干粮,如高热量的食物沙琪玛、小面包、火腿肠等。 

  三、医药篇

  在洪涝灾害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不仅水位高涨,还伴随着蚊虫滋生和各类尖锐物体的散落,记者在执行报道任务时,极易遭遇蚊虫叮咬、中暑、受伤等意外情况,因此除了拍摄、录音等设备,一些药物也是必备的神器之一。 

  首先是应急药品,陈忠善最近接连在桂林、平江的抗洪一线采访,他的背包中就专门准备了一些应急药品,包括碘伏棉棒、一次性敷贴、藿香正气水、布洛芬胶囊、阿奇霉素片(抗生素类消炎药)等。 

  应急药品可以解决很多突发受伤情况,例如洪涝现场被玻璃碎片、树枝等刮伤、磕碰。藿香正气水等则可以应对中暑等情况。关新耀告诉传媒茶话会:前几年到洪涝地区采访,走着走着头晕眼花、浑身无力,正好有一个医疗队经过说我中暑了,给我一瓶水、两支藿香正气水、一包榨菜,十分钟后就正常了,之后每次我都会备着藿香正气水和榨菜。 

  其次,杨华峰和关新耀表示洪涝地区常常伴随蚊虫繁殖,使用驱蚊水和止痒膏可以有效防治蚊虫叮咬,保障采访人员的身体健康。 

  四、其他采访tips

  1.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零钱,在没有网络无法使用手机支付的情况下,用现金买水和吃的。 

  2.在涉水的时候一定要观察路况和水体环境,提防各种风险。如洪水里可能有暗井,一不小心踩进去有可能被吞没或者摔倒在水里,此外洪水里还有倒伏的自行车、树枝等杂物,会被它们绊倒或擦伤。

  3.在洪涝地区采访,千万不要逞能,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访。不熟悉当地水情尽量不要单独到水淹地区探访,一旦遇到困难,更是无人施救,建议穿戴好救生装备,跟着有救援经验的救援队一同前往。

  最后,衷心祈愿每一位奔赴抗洪救灾前线的记者朋友们,在为我们传递一线信息的同时,务必铭记安全第一,确保自身安全无虞。(作者:蒋婷婷 陈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