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号迎来关停潮!媒体矩阵号也要“动刀子”整合吗?

2024-05-07 12:23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 

  当浙江宣传、深圳卫健委等政务号正红得发紫时,近期,一些政务号却迎来了关停时刻。 

  428日、424日,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发布消息,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停更,并启动关停注销程序。 

  稍早前,江苏张家港市大量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政务新媒体账号集中关停,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公众号多如牛毛,亟待关闭一堆。” 

  “早就该关了,那么多公众号根本没必要。” 

  政务号关停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几年,广东、浙江等多地也关停、整合了一批政务号。 

  政务号都开始刀刃向内,做减法了,媒体的各种“号”是否也应该关停、整合? 

  428日—429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副总编辑周保国,南方都市报副主编王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体坛周报新媒体总监李旸,中部地区某报资深媒体人。 

  一些媒体矩阵号“泛滥” 

  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抖音号……除了自有的网站、客户端以外,很多媒体都在第三方平台开了矩阵号。 

  按理说,积极拥抱新媒体,开矩阵号也是践行媒体融合的要求,毕竟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但是,一些媒体却存在“号”过多,而影响力又不强的问题。 

  “有些媒体,有几十个上百个号,每个部门都有账号,看上去分类齐全,实则散、乱!” 

  “媒体公众号、矩阵号明显存在数量多但影响力不强的情况。” 

  “矩阵号过多、内容同质化、低质化,一些号甚至沦为‘僵尸账号’。” 

  媒体是否存在矩阵号过多的问题?传媒茶话会就这一问题向多位媒体人求证,得到上述回答。 

  什么原因导致媒体矩阵号“泛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副总编辑周保国告诉传媒茶话会,前些年,有媒体为了抢占先机,注册、运维了大量账号,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到后面,由于号过多,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和精力维护如此多的账号,导致一些号既无流量,也没有影响力,甚至沦为“僵尸账号”。 

  南方都市报副主编王佳认为,很多媒体开了很多矩阵号,但没做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开号随意,对矩阵号缺乏清晰的定位、规划; 

  二是,开号不注重养号,缺乏稳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没有把号运营起来; 

  三是,在心态上,一些媒体认为,新媒体账号建设已错过红利期,有心投入也未必能实现粉丝量、活跃度的提升,就放弃了运维,导致成为“僵尸账号”。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流量五十五。”号一大堆,却没啥流量,这是一些媒体矩阵号面临的窘境。 

  中部地区某报的一位资深媒体人也谈到,一些媒体建设的新媒体矩阵,听着好听,看似啥号都有,实则没有什么影响力,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账号。过于分散的媒体账号,只会带来重复劳动、内耗严重,是一种无效生产和资源浪费。 

  要流量没流量,要影响力没影响力,沦为“摆设”的矩阵号还有存在价值吗? 

  媒体矩阵号要不要整合? 

  去年2月、11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分别开启了多端合一的客户端整合战略。 

  在客户端数量上做减法,在影响力上做加法。有观点认为,客户端整合将成为新趋势,也意味着客户端发展进入2.0时代。 

  如今,是否要关停整合矩阵号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赞同整合的声音有之! 

  “矩阵号不应该搞重复建设,不应该一哄而上,对于‘僵尸账号’,就应该集中关停。”周保国认为,媒体非常有必要整合、做减法,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把有限的力量,放到拳头产品上去。集中精力和优势力量,做好龙头账号,做自己的特色产品,服务好大众。比如,做好客户端,做优、做强垂类、有特色的账号运营。 

  据周保国介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经过几轮整顿,注销了一些僵尸号、更新不多的号,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 

  “面对生存和转型压力,媒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也是有限的,泛泛做‘号’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适当整合,减少无用功,有助于优质资源向优质赛道倾斜。”据王佳介绍,南方都市报坚持“总量控制”的矩阵号发展原则,也整合、关停过一些新媒体账号,目前,没有发生账号泛滥而流量低的情况。 

  “没有取得流量、收益方面的预期效果,又需要投入一定的运营成本,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一些矩阵号的存在价值确实很鸡肋。”体坛周报新媒体总监李旸对传媒茶话会讲道,如果是这种情况,矩阵号确实需要做减法,这样做有助于媒体降本增效。 

  与其全面出击无果,浪费资源、人力物力,不如“收拢五指”重点发力。这是整合背后的底层逻辑。但要实现矩阵号的整合,也充满了挑战。 

  “媒体如果确有需要,可以适当整合矩阵号,不过目前来看,这项任务并不紧迫或重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很多媒体都在集中精力做好自有客户端和主账号,而在其他一些矩阵号上的投入并不多。矩阵号只是作为补充渠道,而且分发成本也不高,矩阵号变革原生动力不足。 

  二是,平台账号饱和后,一些平台不再对媒体账号进行流量、收益的扶持、倾斜,媒体的矩阵号收益被摊薄了,导致一些媒体缺乏做好矩阵号的积极性。 

  面对多年辛苦孵化、运营的矩阵号,就像一手养大的孩子,彻底的断舍离,很多媒体也心有不舍。 

  据李旸讲述,因为微博账号过多,且比较垂直,体坛周报也做过账号的整合,重新定位、包装,让账号能更好地服务新的报道方向,符合新的运营策略。但是,面对有一定用户基数、影响力,且运营了一段时间的账号,整合时就很纠结——砍掉觉得是一种损失,不整合,又要投入运营成本去做,难以实现二者的平衡。 

  其实,这种纠结是很多媒体的共同心态。而且这种纠结与媒体转型、融合常伴。 

  曾几何时,一些经营不景气的纸媒,在决定是否要停刊时,会有纠结;在选择要不要做短视频、要不要做客户端时,有纠结。但“纠结”最终让步于坚决的行动。 

  正如周保国所言,市场竞争是激烈、无情的。如果不果断放弃,必将反受其乱、反受其累,最终将得不偿失。没有取舍,就没有未来。短期看似损失,实际是减少损失、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作者:李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