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为何《天府工匠》第二季成功破圈?

2024-01-30 19:56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提起川渝,很多人脑海里总会出现丰富的美食、美景。但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成都市总工会推出的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天府工匠》第二季,却用最为震撼的表达呈现了川渝现代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天府工匠》第二季秉持着“服务高技能人才,赋能成渝创新发展”的理念,不仅呈现出劳动最光荣的本色、为他们搭建一方高技能展示的舞台,更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有机结合,将个体的丰富实践与地区的繁荣发展形成联动,放大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升级。

  在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后,《天府工匠》第二季从录制到播出都备受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国际在线、中新社、央视频、中国网等近百家媒体纷纷参与报道,报道总数超600余条。节目录制期间,《天府工匠》第二季十余场探访式直播同步在央视频、人民网、抖音、快手等百余家媒体播出,直播观看总量超千万。

  同时,网络上掀起了“关注工匠”的热潮,“天府工匠”相关话题登上抖音、微博热搜共7次,两次荣登抖音、微博成都、重庆同城热搜榜单第一。其中抖音平台诞生了多条播放破千万的爆款视频,并获得了多个千万级大V账号关注转发,全网累计曝光量达13.2亿。

  《天府工匠》第二季为何得以成功破圈?或许我们能从创新升级、工匠精神、产业势能这三个维度找寻到答案。

  创新优化升级,为技能者搭建时代舞台

  与《天府工匠》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节目进一步优化升级,创新性地将一脉相承的川渝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以典型城市文化场景和产业地标为舞台,以技能挑战为内容看点,让节目既有文化氛围,又有竞技特色。

  在第二季的节目中,栏目组采用“大型综艺演播室+大型外场实景巡回录制”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生产场景“舞台化”。比如首期节目中,栏目就将挑战舞台设置在了长达百米、排水量近五千吨的大型滚装船上,这一长江航运的重要交运工具成为首场节目的移动式录制现场,在录制过程中滚装船并不是在码头停靠,而是在重庆朝天门水域航行。以万里长江为背景,在千吨巨轮摆擂台,不仅增加了挑战难度,更为实现成渝工匠携手合作进行技能竞技提供了一方舞台。

  在首期节目录制后,相关话题“重庆江边惊现巨轮”“重庆出现两座千厮门大桥”同时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并在不同时段占据同城榜第一、第二,微博话题累计讨论量破三百万人次。

  此外,与第一季匠人们的“单打独斗”相比,在第二季的节目中首次增加了工匠亲友团在现场观战,每个挑战工匠都可以携带46个亲友团成员,而这些成员可以是亲人、朋友、工友、师徒等关系,进一步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感和趣味性,也让更多的普通人去思考——原来“工匠就在自己身边”。


  传承工匠精神,记录匠心独运的精彩时刻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出彩。在传统的技能竞技节目中,往往只针对技能人才们能力上的展现,而忽视了其背后所蕴藏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精神。在扣人心弦的高难度挑战背后,《天府工匠》第二季更加注重对劳动者精神价值的深度挖掘,全方位展现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缩影,把聚光灯投射在一线的、最普通的劳动者身上,使其能够在节目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逐梦征程,更向广大的年轻人们传递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增进大众对这一群体的正向认知。

  在新都区航空工业成飞民机新都公司生产一线,节目将镜头对准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毛昌权。


  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飞机机头装配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把自己的青春和大好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带头冲锋在ARJ21机头、C919 机头等等重点型号任务的攻难关和保节点工作,共排除重大故障20余起,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成都光明派特贵金属有限公司的贵金属冶炼工梁武在节目中挑战项目《百炼成金》。他参与了中国第一台高孔位玻纤漏板,中国第一台全铂连熔镧系玻璃生产线等项目,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引领了我国战略新兴技术领域中贵金属材料制造的技术进步,有效促进和加快中国贵金属产业的发展和崛起。

  正如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谢思宇所言:通过他们精神的传承,共同去引领下一代人,才能让制造业、实体业发展起来。


  越是宏大的题材,越是需要从小的切口着手,才能将内容做得扎实且更具共鸣感。本季节目中我们发现,工匠精神或许不是高精尖行业的“专属品”,任何百姓熟知的领域都可以因为坚守与热爱涌现出平凡岗位上的“佼佼者”,让工匠精神不断放大、传播。

  比如来自医疗一线的杨建芳在现场挑战“滴水不漏”,30分钟以内撕开生鸡蛋外膜形成缺口,从缺口处入内将内膜撕开一个圆形,再用从洋葱上撕下来的薄膜将缺口缝合。缝合完成后,把鸡蛋倒过来,10秒钟内蛋液不能流出。这正是对真实“手术台”的生活化模拟。杨建芳从容不迫、一丝不紊地完成了挑战,主持人拿过缝合好的鸡蛋反复摇晃不由得惊叹:“真的滴水不漏!太厉害了!”


  类似的人物在本季还有很多。在第六期“拼经济·促消费”专场中,来自成都一家餐厅的服务员杜欣在走步机上端餐盘,将红酒杯放到旋转餐桌的指定位置,展示了杜欣作为全国技术能手,在中餐摆台项目上的精益求精;国家级金牌导游周怡爽对“旅游爱好者”的身份进行高精度还原,展示出导游所具备的超强记忆力。


  因此,本季《天府工匠》展示出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切面,更让我们发现——“工匠精神”不只是在高精尖行业,也在我们最为熟悉的烟火环境之中。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如同节目嘉宾韩乔生对天府工匠精神的凝练概括:坚持、执着、永远的恒心。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的《天府工匠》不仅将最真实的匠人精神完整呈现,更在故事的讲述上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将“川渝精神”和“匠人精神”进行了生动的结合。鲜明的川渝地区特色文化符号时而浮现于荧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匠人精神”背后鲜活、生动的“生活感”“幸福感”。可以说,本季节目做到了不脱离真实、不超越生活,成功展示出了平凡人身上的那股“精气神儿”。

  唱好双城记,展示成渝发展新动能

  登上节目的工匠可能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千千万万个工匠在平凡的一线为复兴征程注入不竭的动力。如同节目嘉宾刘劲所言:正因为无数个技能高超的工匠们,我们的中国制造才能享誉世界。我们应该培养更多工匠,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以人物为抓手,《天府工匠》第二季也成功实现了“节目带动产业”的效能。第二季节目先后赴重庆、绵阳、眉山、资阳、遂宁、新都等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进行录制。

  一方面,节目立足成都、联动全省,充分展示四川和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能量;另一方面,节目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事实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新的增长极,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成渝地区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打造西部重要增长极,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第二季《天府工匠》正是紧扣国家发展布局,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高技能人才发展为重要制作理念,更加紧密结合成渝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展示成渝现代产业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势能。


  可以说,《天府工匠》第二季不仅仅是一档简单的技能挑战类节目。通过将成都以及成渝地区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广大技能人才进行可视化呈现,让每一个出彩的劳动者、奋斗者都能在新征程中拥有一个闪亮发光的梦想平台、一个传递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耀眼舞台。同时,节目也在凝聚各方的强大力量,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四川和成都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展示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据悉,《天府工匠》第三季正在加紧筹备中,将持续打造成为主流价值创新传播和垂类内容创新表达的宣传阵地。(作者:停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