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各参与承建冬奥项目的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资委党委和北京冬奥组委各项工作要求,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围绕如期办赛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参与冬奥会筹办建设及服务保障工作,为办好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举办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的场地,就是中国建筑旗下中建装饰参建的首钢园冬奥系列改造项目。
冬奥启幕,北京赛区唯一一个雪上竞赛场馆——滑雪大跳台以“飞天”形象在首钢园区惊艳亮相,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在此举办。园区内,化身“冬奥大脑”的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自1月23日开始全天候24小时运行,为各场馆比赛期间运转提供全面保障;本届冬奥会中国首金项目的训练场地——“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为奥运健儿的夺金时刻保驾护航;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的香格里拉酒店等配套设施运营良好。集运动训练、办公会议、指挥调度、后勤保障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首钢园区以国际化、高品质服务助力冰雪盛会。中国建筑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7个北京冬奥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任务,为奥运场馆建设贡献中建智慧。
首钢改造前
2003年,为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首钢从北京城西的石景山搬迁至渤海之滨的曹妃甸,完成了从“山”到“海”的跨越,还首都一片蓝天;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市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系列冬奥工程落户首钢,沉寂许久的百年老厂迎来转型升级机遇,并肩负起全新的历史使命,助力冬奥盛会。
中建建设者在首钢园深耕5年之久,充分运用“新旧织补”的工业遗存改造理念,坚持“忠实保留”和“谨慎加建”,累计完成改造工程13个,改造面积约18万平方米,助力百年首钢园开启焕新蝶变之旅,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如今的首钢园,工业遗存、奥运元素与首钢文化有机融合,尽显激情与活力。
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由首钢老工业遗存筒仓、料仓、联合泵站、转运站等联合改造而来,被称为“旧瓶装新酒”的典型。西十筒仓外墙雕刻着大大小小的镂空圆孔,保持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本色。
改造前(左)vs 改造后(右)
筒仓内被分割为7层,地下1层,地上6层,每层被分割成两个半圆型区域,会议室、新闻发布室等分布其间。筒仓室内精装修工程打破了传统办公格局,将筒仓顶部通廊打造成景观级观光餐厅和空中步行走廊,地下空间改造为创意休闲广场,为办公和商务洽谈提供良好环境。
冬奥组委办公楼
项目团队在保留原有结构和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碳纤维、钢板和阻尼抗震撑等手段对原有主体结构加固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在材料上使用石英板面层作为幕墙主要材料,内装区域选用穿孔吸音的木饰面板,保障隔音和美观需求,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充分彰显“绿色办奥”理念。
“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训中心主要是在原工业厂房空间结构基础上,针对冰雪运动特点和比赛训练要求进行“私人订制”。为实现训练场馆与比赛场馆的“无差异感”,项目建设者通过技术攻关,采用巴洛特钢板幕墙形式、选用真空保温板、应用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思路指导施工,实现了小空间建筑的节能需求,同时便于远期场馆的功能转换,破解了“奥运场馆寿命短”的世界性难题。
改造前(左)vs 改造后(右)
施工中,项目部还采用空中滑移技术,利用空中轨道和液压千斤顶进行幕墙安装,节约大量工期。曾经可以轻松开进运煤列车的300米厂房,摇身变成冰上运动训练场馆。
“四块冰”冬训中心
首钢香格里拉酒店由老电力厂和冷却塔蝶变而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酒店主楼保留了粗犷的建筑主体框架结构,大量的绿色植物与厚重的工业遗存并存,犹如一座生机盎然的“后花园”。色彩、风格材质的碰撞,形成一首优美跌宕的钢琴曲。
改造前(左)vs 改造后(右)
酒店幕墙使用近30万根陶棍,是目前亚洲最大面积的陶棍幕墙。玻璃幕墙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具备良好的热工性能,玻璃、粗陶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幕墙分格,线、面结合,表现出灵动的韵律。酒店毗邻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和国家队冬季训练中心“四块冰”,可容纳500余人同时入住,为首钢园区北京冬奥会赛事接待工作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
香格里拉酒店
冬奥会期间,一支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装饰9名建设者组成的维保队伍继续坚守在岗,尽心尽力尽责做好首钢园区内各类冬奥配套设施的运维保障工作,“筑”力冰雪盛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