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经》奖学金开学典礼在北大举行

2023-09-07 11:50 来源:《财经》杂志

  9月4日,第24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13届《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开学典礼暨第23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12届《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泽园隆重举行。

  《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创立于1999年,迄今已有25年历史。作为中国新闻界最受尊敬的奖学金项目,《财经》奖学金依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顶级师资和多元化课程体系,向前行在新闻前沿的专业从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业务培训。

  活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陆静斐和《财经》杂志副总经理兼《财经智库》执行总裁袁雪主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雷晓燕,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杨壮、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财经》杂志主编何刚、《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兼《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等嘉宾出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 雷晓燕 

  我们要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要走进中国经济的真实世界,要回答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重要的经济问题。寻找真实世界的答案,我想也是媒体工作者一直追求的,并且要通过你们传递出去,让大众知晓。我们做研究、教学、思考时,一定要“顶天”与“立地”共存。我们在思考问题、寻找方向时,要找有重大立意的内容,但在真正做研究、教学、写文章时,必须要细致入微。希望这种态度和方式对我们的学员也能有所启示。

(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雷晓燕

  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郭雳 

  我们在走访国内媒体驻境外记者的过程中了解到,时下媒体人的从业环境并不容易。年轻媒体人优势是专注、敬业,但在知识储备、经验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正因如此,《财经》奖学金项目经年累月对媒体人的培养输出尤为珍贵。希望学员珍惜三个月的在校时光,更珍惜终身的校友身份,共同努力,实现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目标。

(图)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杨壮 

  《财经》奖学金学员有三个定位:一是成为北大人,要像北大鼓励的那样拥有独立思想、自由人格;二是成为国发人,不能低头拉车、要抬头看路,要具有高度和前瞻性;三是成为国际人,国发院99%的教授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这决定了师资和课程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因此,三个月的浓缩课程是一次极为特殊的优待,学员要具备自驱力、自控力、洞察力、专注力和坚毅力,要在三个月中不断进行个人反思,才能真正领会和吸收《财经》奖学金的精华。

(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杨壮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院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邓峰 

  我在《财经》奖学金班授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课程也伴随时代和政策的变化,历经了多次升级。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希望你们能学到如何真实的去判断世界,提高对问题的深层认知;其次,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学习的网络,在密集的三个月充满挑战的学习中,发现学习的“线头”,挖掘自己真正的兴趣点,顺藤摸瓜,沿着它进一步去学习、去思考;再次,希望每位同学能在我们这个《财经》班的大家庭里,获得身份认同,充满信任感。三个月不可能让你脱胎换骨,但可以提高你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图)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院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

  《财经》杂志总编辑 王波明 

  我们生活在巨变的时代,我们面临的不是单一的经济困境,不是单一的老龄化问题、中美经贸冲突或是ChatGPT,而是包括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科技突破、社会形态转变在内的围裹式的挑战。希望学员们能够把忧患意识和改革愿望变成学习的动力,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思考在这个时代,读者需要的是什么,媒体人生存的本质又是什么。

(图)《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

  《财经》杂志主编 何刚 

  媒体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有着天然的、独特的属性功能,它是社会的观察者、守望者和社会的良心。财经媒体人尤其在经济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混乱的信息中,应该给大家更清晰明确的方向指引、提示以及监督,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用感性代替理性,不是用倾向代替数据事实的调查。我们财经媒体的使命刚刚过了第一阶段,是一种粗放式、草莽式的市场经济时代。

(图)《财经》杂志主编何刚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兼《财经智库》总裁 张燕冬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面对复杂严峻的大环境,我们不仅要反应迅速,捕捉时代的波动与趋势,理性描述中国在变局中所处的真实位置,精准把握国际发展的脉络和不同阶段的真实,推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同时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和能力,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厘清逻辑关联,助力政府决策优化的环境。

(图)《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兼《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

  2022年学员代表 电动汽车观察家 邱锴俊 

  在北大国发的这三个月就像做梦一样,我们都不想醒来,想在象牙塔里沉醉,而美梦终究是要醒的,《财经》杂志和国发院对我们的期待都是学以致用、传播真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说的是我们和奖学金班的前传,后半句是“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说的是我们和奖学金班的续集。未来我们要努力燃起萤火之光,照亮他人。

  每日经济新闻 胥帅 

  我们的生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些惊喜和美好,让你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尽管生活糟糕,但是人总会老去,一代人会好过一代人。世界总会是属于朝阳,属于未来。

  2023年学员代表 中新社夏宾 

  我希望第二次转型能发生在这里,在北大国发《财经》杂志奖学金班,希望能通过学习从一个财经记者,变成一个财经领域的专家型记者。

  央视王鲁彬 

  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北大国发院和《财经》的支持下,在短暂的三个月学习中亲身感受殿堂级学校的学风、自由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老师的品德和传授的经济学和法学知识。就像薛兆丰老师说的:“媒体人学会经济学思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财经》奖学金项目评委会成员由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和新闻界人士共同组成。本届奖学金项目2023年4月1日正式启动报名,入选者经过评审委员会严格筛选于2023年8月14日产生。入选者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海南卫视、第一财经、财联社、凤凰网等17家全国主流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将以全脱产方式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系统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培训。

  《财经》奖学金项目致力于培养不仅具有新闻职业观、表达能力、敬业精神、同时还要具有,有深度、有力度、有预见性、有分析指导和引领能力的媒体人,并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性精神,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媒体从业人员,为推动中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迄今为止,已有近400位中国传媒界的骨干从这里走出,把从这里汲取来的专业知识向更广阔的大众群体传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