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浦江金融论坛理事会、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金鹰基金联合主办“浦江金融论坛2023年春季会议——走向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自高校的专家以及银行、基金、券商的高管齐聚一堂,分享对中国资本市场下一阶段发展趋势和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
大势:2023年经济复苏整体向好
随着一季度宏观数据发布,国内经济修复的幅度和速度备受关注。在春季会议上,多位嘉宾对我国经济呈复苏态势达成共识,整体持乐观态度。
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表示,2023年将是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他分析称,去年在乌克兰危机、房地产行业低迷、国际流动性环境收紧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今年以来,三方面因素的改善有望支撑中国经济企稳复苏:首先,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其次,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行业已然开始复苏;最后,乌克兰危机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已经基本结束,相关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到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
王庆坦言,也有一部分市场观察者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呈现弱复苏局面,但事实上,市场低估了中国经济改善的情况。根据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国GDP一季度同比增长达到4.5%,可见国内经济复苏力度较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很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也表示,从一季度宏观数据来看,居民收入的增长为消费复苏提供了良好基础,后续消费仍需持续补偿恢复。他建议,扩消费政策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居民消费并非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持久性、永久性的收入;另一方面,在消费预期没有发生持续性、稳定性变化之前,过度刺激政策可能会引发未来消费下滑。从动态平衡角度来看,扩消费政策的设计需从持续性收入增长而非简单的短期刺激着手。
借势: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30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走向成熟。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又一“里程碑”。
在此背景下,一个资本市场成熟与否应当如何衡量?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已经具备迈向成熟的条件?与会人士展开热烈探讨。
“要判断一个资本市场是否成熟,可从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三方面入手。”浦江金融论坛召集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徐明表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是根本,法治化是市场化的保证,国际化是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抓手。三者相互依存,彼此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徐明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衡量一个资本市场是否成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基本面、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三要素是“晴雨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光是要对短期经济作出反应,更重要的是要反映整个经济结构底层逻辑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即制度的建设、调整和优化。”
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长助理曹啸看来,当前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市场迈入成熟市场的关键历史节点。“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已经具备了现实的条件。”他建议,以集成式改革和高质量开放,推进中国股票市场迈入成熟市场行列,实现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交通银行总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分行行长涂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完成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建立独立自主的覆盖计价、支付、投融资和储备等全部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体系。
顺势:高质量财富管理助力共同富裕
在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多位与会人士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资管机构须高质量发展,并助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和高质量财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实践中相互协调和推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柯迪表示,共同富裕将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质量的财富管理也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持。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认为,未来高质量的财富管理应该是金融资产赋能实体产业带来的资本性收入比重增加,财富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属性逐步弱化,而这需要一个稳健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
金鹰基金董事长姚文强表示,近年来,在“房住不炒”基调下,房地产投资属性下降,叠加当前低利率因素,居民对资产配置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刚兑”被打破,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也逐渐下滑,而公募基金已净值化运行多年,发展空间广阔,未来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将助力资本市场持续壮大。
基金公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金鹰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牟敦国提出:一方面,基金公司业务可以重点向符合社会长期需求、有助于增强社会效益的方向倾斜,比如传统的权益投资以及FOF、REITs等创新业务,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和存量资产盘活;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从长期基本面出发努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做好人员考核,把提高专业能力作为第一要务,从而提高客户收益获得感。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彧表示,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除了工资性收入的调整,还可以通过财富管理来实现,但目前很多金融交易或者金融创新只是资金在金融体系的“内卷”,没有外溢到实体经济体系,反而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成本,因此“金融空转”的治理很有必要。(陈佳怡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