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刘春:忠实记录是最紧要的职责

2020-04-16 12:30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写疫情一线的内蒙古故事,我是满怀情感的,我打心里敬佩这些白衣天使,因为他们面对的危险,人们无法想象。我知道的。”

  “‘谢谢你们!’。这一躬,饱含真情,令人动容。我当时的真实感受是,就是再苦再累再危险,就为这一鞠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400逆行者之一 

  “我只是在履行职责,没啥可多说的,问心无愧就好。”4月3日,刘春言简意赅解释自己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体会。

  当天中午,作为内蒙古日报社唯一派出的“战地记者”——“春儿”,平安返回呼和浩特。拥抱他的女同事开玩笑说:“春,你终于回来了,今晚继续盯稿子。”

  一个事实是,武汉等地疫情爆发后,全国派出400多名记者赶赴一线,他们不仅不顾自身危险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报道第一线,向外界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这些报道引发了全网关注,成为公众关切的热点话题。刘春就是“逆行者”之一。

  刘春是70后,18岁儿子的爸爸。接到报社派自己去湖北的通知,刘春并没有犹豫。刘春说:“这是本职工作,能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报道新闻事件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传递蒙援荆楚大爱 

  除了安静、空城,紧张、恐惧是刘春抵汉后的第一印象。他说:“很多次采访完,嗓子会非常难受,自己也会很紧张。”也想过被传染,被治疗,甚至是死亡,但既然选择了出发,就只顾风雨兼程。

  在沙洋县,两名大姐通过摄像机镜头,向支援荆门的内蒙古医疗人员鞠躬致谢。湖北省京山市1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给内蒙古医疗队写了满满一页纸的感谢信。在荆门采访,刘春知道了什么是手消,什么叫感控,也听到了医护人员倒下的噩耗。采访报道的《内蒙古“武汉闫妈”》、《战地歌声》……被众多媒体转发,好评如潮。

  在一线采访的一个多月里,让刘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是病毒的亲密接触者,但是每当和他们聊天,他们身上强烈的责任感,让人钦佩。刘春加了100多位医护人员的微信,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但每天都会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一幕幕感人的战疫故事。

  大疫有爱,内蒙古医护人员挽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和幸福家庭。疫情之下,内蒙古记者也记录着一幕幕感人故事与坚强场景,让内蒙古与湖北的情谊更加密切。

  “战疫一个多月,报道传真情。”“很会捕捉细节,文章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记录很真诚。”内蒙古医护人员这样评价前线记者刘春。

  忠实记录是记者的信仰 

  采访忙、身体累、严重缺觉,是记者在疫情一线共同的工作状态。刘春在荆门采访一个多月里,每天的工作状态都是非常忙碌的,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来写稿、选图、剪辑,凌晨交稿。通常是睡眠严重不足。“来这里不是享受的,本来就是吃苦的,就是要挖新闻、抢时间、发稿子,坚持一下就过来了。”

  虽然忙,纵然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了,就要把真实的感人故事传递出去,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刘春在一线采访的50天里,采访完成了40篇原创产品,行文4万余字,报道包括内蒙古医护人员工作经历,内蒙古援鄂物资发放、当地患者救治情况等,其中多篇达到数万阅读量,引起广泛关注。其原创的《内蒙古“武汉闫妈”》《“战疫”湖北爱无疆》《疫区春色》《战地歌声》《有一种感觉叫暖心》等文章被湖北媒体及内蒙古医疗系统广泛转发,内蒙古日报微信、微博、内蒙古新闻网、草原客户端首发产品阅读量累计超过1000万。

  光鲜数字背后浸透着责任与坚守,当刘春拿起笔,端着相机,记录就是他唯一的“信仰”。他说:“履行好职责,问心无愧就好”。

  或许,疫情结束多年以后,刘春还记得在荆门采访的人,发出的报道,他采写的疫区故事……

   

  刘春即将赴疫区采访,儿子刘一典凌晨写给父亲的话,盼望父亲平安归来。 

   

  2月15日,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刘春作为“战地记者”,一路逆行到达湖北疫区,开启他的疫区报道工作。 图为刘春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即将登机飞往湖北疫区。 

  报道摘录 

  2月27日 

   

   

   

   

   

  3月7日 

   

   

  3月18日 

  英雄回家前致沙洋“战友” 

   

  一封书信,款款千字战友相别,纸短情长

  同一个战场,白衣执锐并肩的战斗中共同守护生命的期待

  沙洋的战友们我们不会忘记与你们一起同舟共济过一起并肩作战过一起打过怪兽!

  3月29日 

   

  手记摘录 

  2月17日 

  匿形者 心不藏私 

   

  我的采访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少医护人员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口才也好,讲起故事来或者神采飞扬,或者感人泣下。但是,当我拿起设备,准备记录的时候,讲述者却小手一挥:“不好意思,我不敢露脸。”

  “我们就是来干活的,早点把患者治好,早点回家,哪有时间想那么多事情?父母责怪也好,亲人担心也好,我们平安回去,什么结也都解开了。”说这话的是个九零后小伙子,名字叫陈思。“哪有时间想那么多事情?”我为这句话点赞!忙碌者无闲心,忠诚者无二心,仁义者无歪心,踏实做事,本分做人,定当无往而不利。灾难考验人心。现在,我身边的这些来自内蒙古的医务人员,经受住了考验,冲了上来,无关名利,只为救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他们?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窗外的美丽风景,即将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也必然会知道这个湖叫什么名字。

  3月6日 

  有一种感觉叫暖心 

   

  驻地对面的超市开业了,忍不住去转了一圈儿。原来,所谓的开业,面对的对象是社区工作人员,不是谁都能进。我说是内蒙古医疗队的,才被获准进入。不过获准的过程也有点小周折,我听不懂方言,到最后也没听懂,就往里走,没人阻拦,应该是同意的。

   

  荆门人对内蒙古医疗队很热情。感激、感恩、感谢的话说了无数次,说话的主体,有政府相关部门和官员,具有官方的色彩;有的是患者,口头在说,也会写下长长的、字迹工整的感谢信;有的是市民,他们都知道内蒙古医疗队驻扎在他们的地方,是从当地新媒体上看到的。居家防疫,新媒体是他们“看向外面”的主要工具。

  3月12日 

  战地歌声 

   

  如今,“战地”歌声在荆楚大地唱响,鼓舞着士气,振奋着精神,在白衣“战时”疲惫不堪的时候响起,在他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响起,在安抚病人的时候响起……这些歌声,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距离疫情结束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凯歌奏响时,我们平安回家!

  3月14日 

  疫区春色 

   

  青春的脸孔,敏捷的思维,超常的学习适应能力,这些都注定了他们必将扛起时代的旗帜,一路奔跑,迎风飞扬。就像荆门市正在绽放的花朵,美丽了这个春天,活跃着这一片沃野。

  坐在车里,看着沿路的春色,想着疫情开始的时候,人们对春天期盼,想着90后的踌躇满志、奋力拼杀,一颗心却是安定了下来。满园春色终究是关不住的,现在,春天真的来了。

  3月19日 

  撤离前夜 

   

  不仅是我在撤退前夜不能安眠,一线的内蒙古医务人员也在各种“折腾”:荆门市小组在一件防护服上集体签名,然后是各种拍照;沙洋县的“白衣天使”们和当地的医护人员列队告别,上演着“送战友”的感人场面……所有的医护人员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前方指挥部每天一次的例会还在坚持,今晚是最后一次了,还在强调纪律,还在强调安全,还在强调管理。是的,在疫区,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特别是此时,最容易麻痹,把纪律挺在前面,怎么要求都不过分。

  明天的行程会很满,我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能做些什么,所以,只好停下,等回去,有了时间,好好写点故事,算是记录一个百年一遇的特殊历史时期吧。

  3月20日 

   

  《内蒙古援荆医疗队员解文涛在武汉机场跳起蒙古族舞蹈》播放量超过100万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