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并指明了疫情防控中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即“强化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宣传思想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疫情战场、网络空间、国际场域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疫情战场:善作善成,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深入宣传、充分报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联防联控措施、防控疫情的成效,让群众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态势及应对举措,各地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农村社区干部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构筑起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地齐抓共管、各部门联防联控、群众积极参与的疫情防控人民阵线。这些应成为当前舆论宣传的重点。
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让群众感受初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论是救治病人的疫情一线,还是服务保障的后勤,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要将他们在灾难面前彰显出的共产党员本色讲述好宣传好,将他们冲锋在前、决战疫情、服从命令的组织性纪律性讲述好宣传好,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情怀讲述好宣传好。
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让群众放下担心。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难免会有一些恐慌情绪。人们通常主动查阅信息,但对公共卫生政策、病理知识、疫情防控等又不够了解,导致“想当然”的认识多,理性思考较少。宣传工作应当及时跟进,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引导市民做科学防护的自觉践行者,不盲目跟风,不过度防护,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的焦躁情绪和恐惧心理。
网络空间:激浊扬清,发布权威信息,壮大正能量
在公众缺乏安全感且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时候,谣言就会乘虚而入,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言论、观点,都有可能轻易占据信息高地,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干扰。在互联网时代,防止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就要善于传递权威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直面问题,不回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善于运用网络开展工作,让群众有提出意见的渠道、有说话的空间、有申诉的地方,从而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盼。另一方面,对于群众的意见,应当充分重视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分析解决: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办不到的要向群众进行解释;不合理的意见,也不能搁置不办,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及时疏通怨气,化解戾气。
激浊扬清,有作为。网信部门应加强对疫情话题的监测、分析、研判,做好网络谣言的分类、整理,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部门及时做好辟谣工作,邀请专业部门、专家学者等,每天就群众关心的话题提供专业解答,对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息交换和汇交制度,在此基础上多层次、高密度地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压缩谣言滋生空间,对利用疫情造谣生事者,要依法打击处理。此外,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宣传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等。
国际场域:讲好故事,展现精神面貌,影响国际舆论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如何主动引导国际舆论,不仅事关疫情防控本身,也事关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把握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真实、立体、全面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从大处着眼,介绍中国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有力举措,向世界解释清楚为什么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解释好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另一方面从小处着手,讲好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的无数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
讲好我们应对疫情秉持的开放姿态。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疫情信息交流与合作、科学技术及设备交流合作、疫情防控机构和人员交流与合作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从共享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到共享治疗经验,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并将继续秉持开放的姿态,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宣传好介绍好这些方面的内容,从而让世界充分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作者:杨云成,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