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2022-07-04 10:34 来源:新华网

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场桥在堆场内吊运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新华社天津7月3日电(记者王宁、刘惟真)在海风轻拂中,中国北方大港天津港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维京海”轮滚装船。

  随着来自河北定州的660台汽车乘此轮驶向智利利尔奎港,这里正式开通了以星南美滚装新航线,京津冀区域的出口通道更为畅通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海运价格波动剧烈,“一箱难求”曾困扰不少依赖海路运输的贸易企业。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一项重要指数的变化显示出中国供应链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6月30日,中国北方内外贸海运价格的“风向标”——天津航运指数(TSI)收于1883.11点,环比5月末微跌0.48%,较年初下跌3.39%,延续了下行走势。其中,北方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TCI)收于3073.01点,较年初下跌13.37%。

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堆场内行驶。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称,国际集装箱运价回落是TSI下滑的主因。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海运供应链运转效率提高,主要航线运价均有所下调,航运指数平稳回落释放了出口企业复工达产、港口运输稳步“回暖”的积极信号。

  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向南,趋于稳定的形势在中国另一个经济发达区域——长三角同样鲜明体现。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集装箱泊位已满负荷运转,万吨巨轮接连驶向海平线。而在200多公里外的长江扬州港,装载30件风电叶片和173件风电装备部件的“奥伦”号通用散杂货船,也顺流而下驶入东海。此前,已有两艘通用散杂货船由此启航,搭载风电塔筒驶向澳大利亚。

  炎炎夏日里,中国南方几大枢纽港口开足马力、保障运输,新造船舶也相继出海试航,其背后是工业企业的旺盛活力。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周度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203.27点,比年初历史最高位的5109.60点回落近20%。

  “航运指数轨迹反映了今年以来企业所面临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变化,显示出供需矛盾正在缓和、运输成本和效率向常态回归。”全球捷运(上海)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区总裁卞辰明分析说。

  航运指数也反映着中国沿海地区内贸流通领域的发展活力。环视辽宁省沿海,一个个口岸繁忙有序、运转高效。今年运营的“大连—宁波”内贸航线搭建起物流运输保障的新“桥梁”,促进了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循环。

  数据显示,国内沿海集装箱运价同样相对平稳。6月末,沿海集装箱运价指数(TDI)收于1520.75点,较年初微涨2.41%。该指数已重回平稳上升通道。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薄文广表示,相比国际航运价格,内贸海运价格曲线更能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冷暖。以稳为主的航运指数表明航运供需基本恢复常态,这对于下一阶段经济的回升具有重要指示价值。

  疫情期间,中国通过引导主要国际班轮公司加强在枢纽港口航线的航班和舱位投入保障,制定实施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费收费标准政策等多种方式,维持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发展。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活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1-5月份,主要国际班轮公司在中国主要出口远洋航线累计投放987万标准箱的舱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至5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60374亿元,同比增长8.3%。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巩固。(王宁、刘惟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