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有专家表示,这是国常会连续3次聚焦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旨在督促相关政策具体落地和细化。5月23日,国常会决定实施六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1日,国常会再次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6月8日召开的国常会强调,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
更细更实 政策落地见真招
对于六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1日的国常会强调了“落实”,并提出国务院会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本次会议指出,从督查情况看,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数地方出台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但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
“实际上,今年以来,反复强调各方要‘主动担责、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政策力度较大。”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特别是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扩基建、促消费、稳外贸、保就业等,并要求“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但受疫情反复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资金压力等因素影响,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地。
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好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熊园认为,当前的重点是实现防疫情与稳增长的平衡。他表示,随着一些地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多数高频指标自5月下旬以来跌幅均有所收窄,指向经济正逐步企稳。后续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归正常轨道,还有待政策的扎实落地见效,例如“扩基建”“促消费”“补资金缺口”等,此外“增量工具”的推出也非常重要。
目前,各地已经在积极推动政策落地。比如,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涉及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吉林省出台了《稳定全省经济若干举措》,其中,既有落实国务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配套措施,也有因地制宜的增量措施;浙江省则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出台了38项稳经济政策措施。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建议,各地要针对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细则,将专业的政策文件细化成简单易懂的事项办理指南。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做好稳外贸稳外资
除了围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进行部署安排,6月8日的国常会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外贸开局平稳,这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有很强的韧性,供应链、产业链体系比较完备,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也必须看到,外贸还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保稳定面临不少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回落。“受俄乌冲突延续、部分经济体央行加息缩表、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近日,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4.1%下调至2.9%,认为滞胀风险正在上升。”此外,外贸企业经营也有不少困难,有待进一步纾解。
对于外界所关注的外商、外资问题,本次会议还提出,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定企业预期。出台力度更大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支持政策。扩大中西部外商投资制造业鼓励类目录。发挥服务外资企业专班作用,健全与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对合理需求予以支持。
在6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随着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物流堵点逐步打通,外贸产业链的完整性、外贸产业的竞争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针对外贸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这些政策叠加,一定会对外贸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并通过出口退税、贸易信贷等措施鼓励对外贸易,这些都有助于我国市场主体更有市场竞争力。他建议,要继续简化出口退税流程,缓解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和服务,降低贸易企业融资成本等,确保外贸企业平稳运行,发挥好外贸在稳增长、稳就业中的作用。(马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