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我们需要怎样的报道?

2023-07-28 11:48 来源:传媒茶话会

  导读: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719日,民营经济31明确提出了上述要求。 

  围绕主流媒体该如何做好民营经济报道,促进高质量发展,传媒茶话会已推出两篇文章《谈民营经济,媒体要有“80%就业”的悲悯价值观》九大建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报道指南来了!》 

  作为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传媒茶话会切换视角,对话碧生源控股集团董事、CEO赵一弘,爱尔眼科公共事务部媒体关系负责人张鑫瀛,华住集团公关副总裁周艳,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媒体事务总监张前和某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民营企业需要怎样的报道话题展开探讨,为媒体做好报道提供参考。 

  民营企业建议媒体关注三类话题 

  五位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媒体或可加大以下几方面话题的报道: 

  1.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并及时跟进解读、分析 

  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这句话用来评价媒体的报道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力,再合适不过。几位民营企业代表建议,媒体要做好民营经济政策的天气预报,及时传播政策、法规动向,报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为民营企业提供决策与行动参考。 

  2.增强行业典型企业、人物报道,为民企经营加油、解惑 

  企业最希望从媒体得到一些精准的行业走向、结构分析,甚至是预测的报道。碧生源控股集团董事、CEO赵一弘讲到,他很关注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惑和机遇话题。未来,希望媒体增加一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案例点评。 

  媒体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报道民营经济,尤其是,多报道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的典型企业、企业家,这样能提升公众对民营经济的理解,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爱尔眼科公共事务部媒体关系负责人张鑫瀛讲道。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目前,很多主流媒体已经纷纷加强相关报道,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比如,今年5月,《经济日报》用多个头版,聚焦数字化转型话题,介绍上海、贵州、吉林等地的转型经验。 

  3.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报道 

  某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在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养老助老、社会应急、双碳目标等领域,包括平台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通过输出技术能力、投入真金白银等手段,涌现出诸多生动案例,媒体应不局限于浅尝辄止的报道现象,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手段、方式方法、不足之处。此外,对于平台企业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加以关注。 

  今年6月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等权威机构发布了《年度ESG行动报告》,通过构建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科学、客观评价中国企业ESG实践情况,为媒体如何关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参考。 

  华住集团公关副总裁周艳建议媒体多关注民营企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比如酒店餐饮物流等民生类企业为国家解决大量的社会基层人员就业问题,为社会稳定和唤醒城市烟火气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关心这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舆论监督应避免五大问题

  舆论监督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的社会职责和核心功能。舆论监督就是一个社会的疫苗,媒体通过批评报道给社会种牛痘,在暴露问题中给社会排毒。如果媒体不开展舆论监督,就是一种失职,也是将树立权威的机会拱手相让。 

  对谈五位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应接受媒体在内的社会主体监督。媒体正向、积极的舆论监督,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媒体的建议性报道也能助推问题解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但目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正视。 

  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今年2月发文指出,目前舆论监督存在六大误区。其中包括,找茬”“揭短就是舆论监督、攻击”“抹黑就是舆论监督、为迎合流量搞舆论监督等误区。 

  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几位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媒体避免以下四大问题: 

  1.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对企业负面穷追不舍 

  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为目标,抓住公众关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报道。而片面追求监督数量、追求猎奇、炒作等轰动效应,都不该是媒体舆论监督应有之义。张鑫瀛告诉传媒茶话会。 

  她谈到,一些媒体过于关注负面消息,过于聚焦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阶段性的困难,以偏概全。比如,在一些纠纷中,明明已经有了符合法律的处理结果,但当事人为了博取舆论同情,夸大矛盾冲突,天天编发小作文,造成不信法律信网友的乱象。而一些媒体对这类现象的报道却穷追不舍。 

  2.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认知行业、产业,避免标签化 

  媒体做监督报道避免就问题指责问题,在充分认识到产业复杂性的基础上观察、分析,也更需要站在更深的维度、更广的视野上去找到真正问题的所在,也要充分看到行业的延展性。 

  例如,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个别民营医院医疗纠纷所引发社会批评,将庞大的民营医院群体再次推向污名化的边缘。但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医疗需求而言,民营医院在中国人的生命中扮演更多的角色,贡献了超过1/5的服务量。 

  再如电子游戏,去年11月,欧盟通过游戏法案,高票通过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决议,呼吁欧洲重视发展电子游戏产业,并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电子游戏成为大国角力技术创新、文化输出的载体。脱胎于游戏中的视觉、听觉、算法等相关技术成为服务数字化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多重价值。 

  3.“萝卜快了不洗泥,断章取义 

  自媒体、部分主流媒体出于对流量的渴望抢发新闻,部分没有被核实的内容直接发布出来,导致一些不真实的、有失偏颇的新闻充斥互联网。 

  典型案例就是用企业年报中员工费用简单除以员工总数,炮制出“××企业人均年薪××万元等耸人听闻的报道。实际上这种算法是错误的。 

  然而,对于这类失实报道往往只是删稿了之,造成的影响却覆水难收。某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希望媒体有选择性地报道,快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因不实报道删稿反而可能引发公众对媒体公正性的不必要的猜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4.孤立地看问题,缺乏全面的视野与对行业了解 

  今年大家看到了酒店行业的复苏、业绩的提升和房价的上涨,就完全忘了疫情三年,几乎颠覆掉这个行业的寒冬周艳认为,一些媒体因为缺乏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行业的长期研究,做报道时容易陷入追求短期热点的片面视角,也缺乏在更宽广视野下对生态圈各利益相关方的人文关怀,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整个生态的健康。 

  5.避免偏听偏信、一边倒 

  媒体做监督报道时避免偏听偏信、一边倒,应该本着公平正义的角度,倾听双方的声音,梳理前因后果,找出症结所在,而不是充当某一方的扩音器,做监督报道也应公平地给予企业发声的机会。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媒体事务总监张前认为,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也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但希望媒体在进行监督报道时,能够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据事实进行报道,不偏离事实、不夸大事实,也不忽略事实。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民营企业有三点建议

  1.坚持理性、建设性的角度,多做深度、有长期价值的报道 

  上述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起长期的对于民营经济的认知,清楚认识民营经济到底是什么、起什么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用历史的眼光,拉长维度看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议题,写出的报道要经得起历史的判断。 

  多做能够沉淀下来的、有历史价值的报道。第一落点抢的是时效性,第二落点体现的深度。在对整个事件有了深刻理解后作报道,有时候第二落点的报道甚至能够指引公众和未来发展的作用。这名负责人讲道。 

  2.不翻炒企业负面旧闻,敢于为企业、企业家发声 

  对权威机构已作结论、主流媒体已通报结果的舆情事件,媒体不应该过度翻炒,再次让民企成为众矢之的,陷入舆论的漩涡,从而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媒体关系负责人张鑫瀛讲道,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在关键时刻,媒体也应该敢于、善于为企业发声,以正视听。 

  3.深入了解民营企业 

  赵一弘、张前都认为,媒体在做好民营经济报道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和理解企业。他们共同建议,媒体应该走进民营企业,溯源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史,走访民营企业从业者,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报道会更加鲜活翔实,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民营经济的状况,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结语好的舆论环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润滑剂,反之则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在涉及民营企业报道时,希望媒体保持理性、定力、边界——尊重市场规则,在商言商,避免道德绑架;对于分歧和争论,保持定力,不跟风炒作,做到倾听不同利益方观点,避免上纲上线;在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与企业经营之间划定边界,将企业家个人行为与企业经营分开看待。(李磊 陈莹 葛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