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侯云春 黄晓庆 鲍安华 实习记者 乔薇 文/图)世界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之都正在长江首城宜宾加速崛起——这是7月8日参加“全国经济媒体见证四川工业奋进之力调研活动”的18家中省经济媒体的社长、总编及记者们的共同感受。
走访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并听取产业情况介绍
与此同时,宜宾城市主要道路及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宣传标语,也不断推高着媒体代表们对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探寻值——在十几天后的7月21-23日,由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拉开帷幕。
当天,自全国各地而来的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及记者们在宜宾访园区、探企业、观产业,近距离感受宜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底气、信心和实力。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新动能
五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蓄势待发
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呼之欲出
三江新区,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芯”和“核心引擎”。
在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四川时代一至六期项目现场,建设工人鏖战高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产业工人开足马力以求尽快满产达产同时在这里上演,让参加调研活动的社长、总编及记者们十分感慨。
“去年10月我来过这里,这个方向看到的还是一片脚架林立、车水马龙的建设场面,现在竟然都生产了好几个月了!”“眼前的场景,让我对沿途多次看到的‘敢为人先、行胜于言’的三江(新区)精神印象更加深刻!”“宜宾不仅有长江上游城市的‘上游担当’,更有搏击大江大河发展经济的拼搏和奋进。”……
听取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主”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商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其导入了宁德时代最新、最先进的生产线,这里生产的“宜宾造”动力电池产品,具备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真安全、自控温、智管理六大特点,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准:电芯密度达330Wh/kg、续航最高可以达到1000公里、可适应高温和严寒不同的气温状况、寿命最高达16年或200万公里、超快充可实现5分钟充80%电量、做到24小时全方位保护。
四川时代总经理朱云峰接受采访
“自2019年12月四川时代一期项目首次落地宜宾三江新区以来,四川省、宜宾市和三江新区的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我们持续扩大在宜宾的产能布局,目前四川时代动力电池工厂已扩展至十期,总投资达640亿元。其中,一、二、三、五、六期项目从开工到全面运营,只用了短短的28个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宜宾速度’‘三江速度’。”四川时代总经理朱云峰说,随着各期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和满产达产,预计今年全年,四川时代可实现产值560亿元。
龙头企业持续“加码”,而荣登“营商环境热力之城Top50”的宜宾,强力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建圈强链补链”,吸引了更多产业链配套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宜宾已累计签约联赢激光、远东股份、科达利、震裕科技等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60多个,涵盖正极、负极、铜(铝)箔等6大组件和正极前驱体等核心材料及辅材等项目,协议总投资超千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宜宾将成为集研发、生产、检测、标准、产业链、供应链、回收链于一体的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
四川时代七至八期项目建设现场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动力电池及其配套产业链项目加速聚集态势,当前,宜宾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的决策部署,全力落实“动力电池之都”建设,全力推进建设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在动力电池产业加速崛起的同时,宜宾强势推动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2021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16.2亿元;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全市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800亿元、780亿元、440亿元。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在优势产业的强力支撑下,2018年-2021年,宜宾GDP增速连续四年摘取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总量由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
媒体代表走访宜宾三江口
新理念
以绿色低碳为主线
“一蓝一绿”新赛道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为何世界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会在深处西部内陆的四线城市宜宾崛起?答案是产业升级。
今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向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全球首家动力电池零碳工厂。
“绿色低碳,一定是四川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核心竞争力。”朱云峰告诉记者,四川时代从在宜宾筹备建设就开始规划零碳工厂路径,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改造和创新,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用更少的原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比如我们的智能能源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创新集成,能耗比行业标准降低了12.9%,巡检人员降低72%左右。”
宜宾丰富的水电等清洁能源,也成为四川时代零碳工厂的助力。数据显示,宜宾每年超过300亿度的发电量中,约73.5%是水电,而宁德时代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
四川时代零碳工厂,是宜宾坚持产业发展主逻辑,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树立更高质量发展导向的一个缩影。
国家级智能终端产业园示范基地
在宜宾的主政者看来,在全球碳中和愿景以及我国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双碳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门必修课,“碳成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进入新发展阶段,绿色低碳是我国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会激发和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催生出的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必定会形成一条条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抉择下,乘势而上发展以动力电池产业、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晶硅光伏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和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新蓝海,不断提高“一蓝一绿”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成为宜宾积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
宜宾大学城一角
城市转型和培育产业新动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宜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出台了系列政策,对企业加大研发创新、转型升级、开拓市场、集群发展、人才及金融支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大手笔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新引进在宜办学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超过9万人;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设立10亿元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增高层次人才6686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工业战线坚决聚焦主责主业,“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在产业发展上立足“心中有圈”,打造白酒、动力电池两大千亿“产业地标”,加快布局发展晶硅光伏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两个新赛道产业 ,培育增长新动能;统筹推进智能终端 、高端装备制造(含汽车)、医疗器械、新材料四个百亿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扎实推进制造业“双百”工程,深入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为“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展现宜宾担当、贡献制造业核心支撑。
新机遇
办好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助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产业,是宜宾继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产业之后,第二张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名片。
这张新名片,将在不久后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迎来全球行业精英的“瞩目”。而随着大会的日益临近,整座城市越来越浓郁的氛围营造,也把参加调研活动的社长、总编及记者们的“期待值拉满”。
此次大会,集会、展、赛、体验于一体,将举办开幕式、主论坛、考察体验、企业家之夜、投资促进会、分论坛、展览会、挑战赛、“云上宜宾”高端对话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旨在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全球创新优势资源集聚,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引擎。
6月16日,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北京举行
参会嘉宾中,既有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领先国家或地区的重要外宾和政府间国际组织负责人,又有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既有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组织负责人,又有“两院”院士和专业研究机构负责人;既有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负责人,又有宁德时代、贝特瑞、格林美等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负责人。届时,大会将有800余名嘉宾齐聚四川宜宾,共商产业未来、共享风口机遇、共绘发展蓝图。
7月9日,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在宜宾举行
大会紧扣绿色低碳主线,将围绕“双碳”目标,开展政策法规和产业标准体系研讨,探索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新趋势;聚焦前沿技术,围绕动力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应用产品、充换电和产业服务等领域重点企业、关键技术和尖端产品,展示动力电池产业应用新成果;精心打造重卡换电示范、车路协同应用示范、“碳大脑”智慧平台、能源港等示范场景,开展智能业态体验,探索构建充换电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形成电动化推广应用新模式;集聚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重点企业等创新资源,助力创建四川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举办企业家之夜活动,支持政企、企企“双边”会谈交流,挖掘产业价值“千里马”,展示动力电池产业全生态,以及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宜宾)宣言》《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宜宾)指数》《全球动力电池十强榜单》《中国动力电池供应链十强榜单》等。
宜宾方面表示,将努力把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打造成为产业协作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