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剪辑:陈泽龙 程磊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侯云春 鲍安华 实习记者 乔薇 文/图)7月8日上午,参加“全国经济媒体见证四川工业奋进之力调研活动”的18家中省经济媒体的社长、总编及记者走进五粮液,先后调研考察了环保生态湿地、523酿酒车间、100万吨储酒基地等地,近距离感受行业龙头企业强化上游担当,不遗余力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的务实行动,和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及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调研五粮液
强化上游担当 不遗余力保护生态
宜宾,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在此交汇,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三江口考察长江生态保护时强调:“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强化上游担当,不能沿江‘开黑店’、排污水,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五粮液在践行“上游担当”的使命中,不遗余力。
环保生态湿地,是此次调研活动走进五粮液的第一个考察点。当听到讲解员介绍说“五粮液酿酒生产车间所用的岷江古河道水,在酿酒生产一线完成‘使命’后,经过环保生态湿地中的工业废水生态系统处理,最终以优于岷江流域排放标准的清水回归自然”,参加调研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们格外关注。他们指着紧邻环保生态湿地的岷江连连发问,“排出的废水比江水更清吗?”“这套环保设备,在白酒行业处于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公司在生态环保方面投入了多少?”……
调研五粮液生态湿地,并听取企业绿色发展情况介绍
五粮液“十里酒城”之美,美在青山绿水间,美在绿色生态处。站在五粮液酒圣山举目远眺,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的纯粮固态生态酿酒基地,其生态底色尽收眼底:园区内,20年以上树龄的小叶榕等绿化植被随处可见,总面积高达200多万平方米。
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白酒生态酿造对于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空气、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地域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和极其严格的要求。
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保护生态——在五粮液人看来,始终如一地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公司迎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根基。
媒体关注五粮液生态湿地
特别是近年来,五粮液以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等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升级建设行业最大的纯粮固态生态酿酒基地;践行碳中和理念,以创建“零碳酒企”“零碳园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打造生态化园区、坚持提供生态化产品、全面实现生态化生产,打造“生态五粮液”,树立中国白酒行业生态化发展标杆;五粮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十里酒城”非酒产业搬迁和整体改造升级,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资金,积极推进宋公河(五粮液段)生态湿地建设项目、雨污分流项目、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工作……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五粮液硕果累累。先后摘取2017年度环境诚信企业、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荣誉等称号,2018-2020年连续三年荣获“年度社会责任奖”;2021年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成为白酒行业首家和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为“稳”与“进”多作贡献
走进世界最大单体酿酒车间——五粮液523车间,一眼望不到头的老窖池群和2600多名酿酒师同时劳作的壮观场景,让不少首次到访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们颇为震撼。
“我看到很多工序都是人工操作,为什么?”“酿酒的主角是微生物群,自动化的科技手段无法达到五粮液追求极致的生产工艺,因此酿酒需要人工把关,技艺精湛的酿酒师,用手摸一摸,舌头尝一尝,就能够分辨出酒糟的质量是否足以满足五粮液品质的要求。”
“墙壁上的那是?”“是在酿酒的过程中聚集到一起的微生物群落,窖池的窖龄越老,微生物群越丰富,有时候我们会进行一定的打扫,但是不会全部清除,因为微生物群落的存在有利于酿酒。”
云南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吴一鸣是首次到访的其中一员。她一边仔细观察酿酒师们一丝不苟地劳作,一边认真听取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总经济师蒋佳的介绍,平时几乎不喝酒的她更是端起一杯五粮液原浆品尝,“味道很醇厚,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五粮液始终用传统的技艺酿造生产,但对酿酒车间温度、水分、酸度等的把控,又运用现代科技来加持辅助,不断在传承中创新。”
五粮液百万吨储酒基地一角
今年一季度,五粮液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48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23亿元,同比增长16.08%,继续保持稳健高质量增长势头,同时也将五粮液业绩实现两位数稳健增长态势推高至连续6年、25个季度。
五粮液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是坚守传承逾千年的传统酿造技艺,在守品质之正、品牌之正、品行之正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对于五粮液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来讲,首要责任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增长——不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就难以扩大就业的容量,难以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增量,难以保障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
“五粮液处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保持业绩持续稳健高质量增长有机遇、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五粮液方面表示,当前,五粮液在产品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市场表现量价齐升、渠道体系协调发展、企业现代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等五个方面形成了方向性、格局性态势,产区优势、古窖池群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消费群体优势等五大核心优势更加凸显。
基于持续稳健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和优势,五粮液充分发挥企业产业链长、供应链体系完整的优势,通过满负荷生产、高质量发展,为上下游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和就业机会,为“六稳”“六保”贡献五粮液力量。
五粮液方面表示,坚持“聚焦主业、做强主业”,以推动可持续的稳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抢抓新发展机遇,进一步稳定供应链、畅通产业链、夯实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助力粮食、包装材料和渠道商等中下游企业可持续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服务社会 践行国企担当一直在路上
就在社长、总编和记者们走访五粮液酿酒生产一线的同一时间,在宜宾市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等区县的五粮液专用粮基地,连片的“川南糯红高粱”圆润饱满,压满穗杆。五粮液农业公司团队正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顶着烈日,奔走在酿酒专用粮基地的田间地头,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酿酒原粮收储做好准备。
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承载着五粮液高品质和乡村振兴双重使命。
近年来,五粮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思维,持续升级建成100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并逐年提高酿酒专用粮采购价格,以4亩每户计算,惠及25万户以上种植户。同时,“十四五”期间,五粮液将现有100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逐渐升级建设至200万亩,并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互利共赢机制,以农户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放心的“和美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早在2017年8月,五粮液就发起设立基金规模达100亿元的全国首只乡村振兴发展基金,聚焦地方乡村特色产业和五粮液集团主业,重点围绕酒业、茶业、林竹产业、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深入探索,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乡村领域,以“整合+赋能+提升”为主要模式,精耕乡村产业、破解发展瓶颈、打造行业龙头。目前,该基金已对130多个涉农项目进行跟踪研究。
不只是乡村振兴。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五粮液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履行好经济责任的同时,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
五粮液先后承接了甘孜州理塘县、宜宾市屏山县、珙县、翠屏区、兴文县等地定点帮扶任务,分批次选派10名骨干力量驻村、驻点,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同时,以帮扶项目为依托,持续助力甘孜州新龙县、雅江县,凉山州雷波县、盐源县,阿坝州红原县等地区乡村振兴,受益脱贫群众达15万人以上,惠及群众近100万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新冠疫情、河南特大暴雨洪灾……灾难面前,五粮液从未缺席,近年来参与抗震救灾、精准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逾10亿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修学校、建图书楼、捐物资、奖师生,以五粮液教育基金等公益慈善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支教奖教,济困助学”行动。其中,仅捐赠教育帮扶资金,支持涉藏州县“控辍保学”、建设网络信息化学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蓄后备人才,就达2.8亿余元。
五粮液一系列工作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四川省委省政府“先进定点扶贫省直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华慈善总会“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人民日报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