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结业式在郑州举行。培训期间,学员们收获了干货满满的经济课、感人至深的体验课、勿忘人民的传承课、践行“四力”的实践课以及相互赋能的分享课。
此次培训班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河南省委宣传部承办,来自中央和地方的60余位经济媒体负责人参加培训。
干货满满的经济课
学习穆青,首先要修炼好媒体从业者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7月30日上午,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开班式在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举行。随后3天的时间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提升经济报道专业能力等主题作专题讲座,为学员们带来多堂干货满满的经济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在作专题报告时提出,我国经济具有诸多有利条件、独特优势和巨大的韧性。下一步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持续优化政策和体制环境,就能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在讲课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自力更生,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在讲课时提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深化国内改革、引入先进生产要素、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齐东向结合经济日报实践,从引导预期,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总结经验,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正本清源,廓清高质量发展舆论环境,建言资政,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眺望警示,守护高质量发展之路5个方面分享了如何锤炼经济媒体调研之功。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在讲课时表示,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已经进入“从深度融合走向智能融合,从融媒体向智媒体加速演变”的历史关口,能否以专业化的视角应用智能技术,并创造性地发挥其潜力,将直接决定主流媒体对智能变革的适应力与驾驭能力。
“听完教授们的授课,对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正在采取的解决策略,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广播副总监付天喜说。
“对我们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次的报告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泰山财经总编辑张冠超表示。
感人至深的体验课
7月30日,兰考的天格外晴好,蓝天白云下,树冠茂密的焦桐在风中轻轻摇曳。学员们一边参观焦桐,一边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之前焦裕禄同志亲手栽植这棵泡桐的初衷。
1963年初春,刚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几个月的焦裕禄,向在兰考插队的几个上海知青请教,确定了种植泡桐抗风沙的科学思路。因为泡桐耐盐碱,沙窝子里能扎根,根深叶茂,能够有效挡风压沙。满地的泡桐,成为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水沙碱“三害”的金钥匙。
61载时光变迁,泡桐不仅能够挡风压沙,更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如今,树高24.6米的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深深地扎根在兰考大地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7月31日晚,全国经济媒体负责人们走进《您好,焦裕禄》课堂,手捧复刻的课本,身着旧日服饰,坐定在简朴的木板凳上,时光仿佛倒回到20世纪,听那个年代的声音,想那个年代的人所想,感受那个年代人的感受,代入、沉浸、奔赴那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
沉浸式课程带领学员们穿越六十余载岁月,把课堂融入历史,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党性叩问、感悟提升的方式,以焦裕禄同志奋斗的一生为主线,再现了他的工作方法、为民情怀、高尚情操,引导广大学员在沉浸式体验和参与中接受熏陶,让学员从“台下”走到“台上”、从“配角”变成“主角”,多维度、立体化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授课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员们在掌声与泪光中深刻理解和传承焦裕禄精神。
“暖水壶、酱菜罐子、破洞的藤椅……这些物件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沉浸其中。那些直击灵魂的叩问,让我反思良多。”沉浸式课程结束后,西北信息报社副总编辑查正亮表示。
勿忘人民的传承课
学习穆青,需要走近穆青、认识穆青、理解穆青。
7月30日下午,学员们来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参观“勿忘人民——学习穆青、增强‘四力’”主题展。这其中,穆青书房引来大家纷纷驻足——这里展出了穆老生前使用的书桌、椅子、书柜以及1000余本藏书。
“开封是弘扬穆青精神、重走穆青路的起点,穆老正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穆青书房’回到了家乡,在这张书桌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随后,穆青同志之子穆晓枫以《子女眼中的穆青精神》为题作专题报告,向学员们分享了穆老的人品和人格、穆老的才华以及穆老对党的信仰。
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穆晓枫表示,穆青精神的内核,是“为人民服务”“勿忘人民”。穆老拿起手中的一支笔,心怀国计民生,深入基层调研,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新闻名篇。其中,部分新闻作品报道过的人物、事件,已经衍变成为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仅在河南,就诞生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老坚决精神,这些精神传承至今,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衷心希望年轻记者们能够像穆老那样,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时代精神,刻画出民族的脊梁,这也是穆青精神的实质所在。”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驻会副会长、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表示,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众多媒体越来越关注流量,甚至提出了“流量为王”的口号。作为负责任的主流新闻媒体,应当高度重视内容建设。在这方面,穆青老社长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榜样。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写出许多动人心弦的时代之作,展现了一个个“平凡的英雄”,成为“内容之王”。优质的内容,应该成为真正的新闻人的永远追求。
“什么是新时代的文章高手?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河南日报农村版主编柯杨说,只有像穆老那样,走到老百姓中间去,跟老百姓交朋友,把老百姓当亲人,才能写出真正让他们认可的好文章。
践行“四力”的实践课
学习穆青,更要学习他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的调研精神。
培训期间,学员们也开启了调研之旅。通过走访省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等地,感受河南科技创新力量;通过走访中铁装备、宇通、中国电子(郑州)数据创新中心等地,感受河南在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
参观结束后,经济观察报社编委、政策与产业中心主编宋笛表示,河南打造了相对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布局了基础研发、中试基地、孵化载体、科技产业园、科技金融服务等完整的链条,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此外,有的放矢,围绕产业做研发,把科技力量和研发方向对准了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河南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发现,这些科技企业和机构都充满了创意、思路和执行力,这无疑对我们日后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借鉴。”经济杂志社融媒中心主任陈希琳说。
“中铁装备郑州基地是‘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是‘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很高兴借着培训机会来到这里,切身感受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从学习模仿到创新超越的蝶变之路,非常有意义。”每日经济新闻党委委员、执行总编辑何强说。
相互赋能的分享课
为进一步明确传媒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交流经济媒体及传播体系变革创新的经验,8月2日下午,培训班举行结业式,4家经济媒体相关负责人谈培训班学习感受,并分享了所在媒体的改革实践。
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编张文晖说,“国是说事”是国是直通车在2021年推出的试水产品,该栏目及记者工作室积极塑造品牌人格化形象,重视IP运营中内容输出和个性输出,是新时代下对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有益探索。
新京报贝壳财经副总编辑金彧分享了贝壳财经的AI探索。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教授的指导下,贝壳财经联合多方开展问卷与测评,探究大模型赋能传媒业的情况。探讨AI在传媒工作中的表现与AGI(通用人工智能)潜力,同时关注知识产权、隐私及就业挑战。
“上海证券报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的职能,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上海证券报社编委马婧妤说,近年来,上海证券报社加大采编、经营转型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融媒体矩阵,采编转型中尤其注重调查研究和音视频报道,深入一线采写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调研稿件,音视频报道做出了不少“爆款”,发挥了主流财经媒体的专业影响力。
作为河南日报社旗下智慧财经全媒体平台,大河财立方致力于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慧财经全媒体”和“国内财媒界领先的金融服务链接商”。大河财立方总编辑王鲁峰介绍说,从数字化发展趋势看,数据驱动将成为媒体尤其是垂直媒体转型的首位战略。2023年,大河财立方数字科技公司成立,全力布局技术和数据赛道,努力打造河南财经大数据平台。目前,财立方数科公司已拥有19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有4项数据产品、9项数据API(应用程序接口)获得数据产权登记证书,数据确权规模居全国媒体前列。(记者:段伟朵 闫文瑞 文 朱哲 冉衡 李博 摄影 马腾飞 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