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就很不错。”“来看看如何在变老这条路上走出新面貌。”“我被这个题目给深深吸引住了。
在微博话题#乐龄读书会#下方,网友们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乐龄读书会》视频节目正式收官。节目自2023年10月开始陪伴全国中老年朋友,已推出18期音频节目和14期视频节目,截至目前,全网触达超4491.6万,相关内容阅读量及播放量达3207万。
为什么一档面向老年人的读书节目这么受欢迎?有何创新密码?
有深度、有趣味、有实用价值!这档读书节目拒绝老年焦虑!
提到“养老”不少人会联想到“老年社会”,进而感到焦虑、不安,就连80、90后等年轻群体也开始关注养老话题,“养老”话题也多次以不同形式冲上热搜。
注意到公众的养老焦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龄读书会》专栏节目,重点推介了《养老革命》一书。这是一本契合多年龄段用户阅读的作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老年人的养老理念更新,也让年轻群体了解、理解老年人,缓解养老焦虑。
据了解,《乐龄读书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和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制作。早在2023年10月就先期推出了18期音频节目,今年4月9日,节目带着满满书香回归,陆续推出14期视频节目。
截至目前,《乐龄读书会》已累计推介32本书籍,微博话题#乐龄读书会#阅读量达1620.7万、总互动1.2万。
从节目形式来看,作为一档多元化的读书节目,《乐龄读书会》以主持人、嘉宾对谈的形式讲述书中精髓,每期节目围绕一本书设计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讨论,节目兼具微访谈、围读、VCR等丰富形式。
在内容设计上,《乐龄读书会》话题侧重易读性强、有启发意义、主题有趣,重点推介能展现新时代、新老人、新形象的作品。
在书目选择上,所有书籍全部出自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等主办的“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推荐书目”。《乐龄读书会》节目组在策划阶段历经三轮筛选才选定最终书目。先是结合图书出版时间、社会影响力等,从历年推荐的614种书目中遴选出50种,然后邀请网络专家,结合有传播力、老年人关注度高、老年人感兴趣等方向进一步缩小范围,最终综合多种维度精选出32种推荐图书。
小说《空巢》不仅向老年人娓娓传达出预防电信诈骗的理念,更是提醒子女们多多关爱老年家长;《当整理师来敲门》还原了45个家庭故事和他们不同的整理方式,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帮助老年人和子女更好地享受养老生活,在一本收纳书籍背后,凝聚着的是对家族关系、家庭传承的思考……
不难发现,节目推荐的图书,不仅涵盖了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健康、饮食、疾病等类型。在《乐龄读书会》,不仅老年人关注的焦虑心理、身体健康问题能够找到答案,家属们担忧的心理问题、饮食问题也能有所收获。
总体来看,《乐龄读书会》推荐的书籍具有四大鲜明特点:
有趣:轻松的故事集、小说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用:选取对老年人有实际帮助的书籍,例如健康养生、解决养老实际问题等。
好玩:适合于视觉化呈现,有互动性。
有意义:能够拓宽视野、增进社会交流和理解。
老年人要有一个健康的晚年,除了衣食住行以外,精神滋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乐龄读书会》不只推荐好书,更是鼓励和推荐中老年朋友学习到实用干货,真正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音视频协同创作,融合传播放大节目效果
如今,市场上不乏适合老年人的新书、好书,但是怎么把它们送到老年读者手里?这就需要有信者、使者,读书节目就是一种有效引导方式。
结合老年群体阅读需求,《乐龄读书会》的内容生产采用音视频共创形式,主题高度一致、两种媒介互补。
18期广播节目将音频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例如“银龄诵读”环节是音频节目特有的,这种方式让老年阅读更加立体、形象。并且,有声阅读也是适老化阅读的解决方案之一。
14期视频节目则最大程度发挥了视频优势,在场景营造、现场互动上浓墨重彩,节目还结合VCR、内容演绎等形式提升受众的视觉感受。
可以说,《乐龄读书会》考虑到了对不同场景的适配,兼顾收视与收听,无论用户在开车途中、在外出当中都可以便捷地观看或收听。
不仅如此,节目组还主动差异化音视频内容。例如,音频节目播出时段覆盖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节目推荐了与年画、春联等相关的《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贴出年的吉祥:中华春联大全》;考虑到视觉的直观性,适合通过画面来呈现收纳效果的《当整理师来敲门》就安排在了视频节目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视频节目时长仅有短短十几分钟,节目中隐藏的诸多细节也是精心设计的。
《乐龄读书会》邀请专业电影团队倾力制作,实景布置简洁、静谧,光影营造温暖、考究,每一个镜头都呈现出电影般的细腻与美感,就连片头的节目名都是邀请书画家专门设计的高识别度字体。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细腻、高品质的读书环境,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品味书香,浸润心灵。
从传播环节来看,节目全平台、全端口触达老年群体,四个维度融合传播。
复盘《乐龄读书会》的传播策略,在分发策略和传播渠道选择上都可圈可点。
从内容分发策略来看,《乐龄读书会》在凸显音视频两大媒介优势特色的同时,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全覆盖,采用的全媒体、多端口的分发方式覆盖音频平台、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辐射到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这在以往的读书类节目中是鲜有的。
再看传播策略,紧紧围绕节目播出日程实现四个维度融合传播。首先是广播节目播出阶段,由电台频率打响头阵,紧接着通过云听APP将内容扩散至网端,云听还专门生产了70多条碎片化音频内容;到了视频节目播出阶段,以总台央视频APP作为首发平台,打通央视频、视频号、微博、快手、B站、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全网切条分发实现了大范围的融媒体传播。
据了解,视频节目播出结束后,还将进一步反哺传统媒体,将在总台大屏端的CCTV-12《夕阳红》栏目中播出。
老去从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品书香之气,享乐龄人生!
谁也无法阻挡年龄不断向前的步伐,如何在变老这条路上不焦虑,走出新面貌、新风采?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要面对“失去”,怎么从“失去”中走出来?老年人的人生经历如何影响到下一代,怎么能够让他们少走弯路、给他们提供一些人生的帮助?
这些问题即使是专家也许都不能全部回答,但是,书籍可以!
今天,《乐龄读书会》视频节目正式收官,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连续追了一季节目的网友收获满满:
“在书中寻找答案,接受岁月的痕迹,走出年龄焦虑。”“都很值得看,最需要的就是情绪管理了。”“谁也无法阻挡年龄不断向前的步伐,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更好。”
微博大V推荐《乐龄读书会》
这些只言片语不仅解读出了节目用意,也正是节目名称中“乐龄”的内涵所在。积极的老龄观最核心的就是有意义,老年期不只是衰老期,也是发展期。
《乐龄读书会》受众定位精确,直指55岁+至75岁+老年群体,节目以“品书香之气,享乐龄人生”为slogan,在向老年人做阅读推广的同时,展现出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年人的“乐龄势能”也是有力量、有感染力的。
老去从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乐龄读书会》是一档老年读书节目,它更是一档亲子阅读节目、一档老中青咸宜的文化节目。
2013年底#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脑卒中”这个在以往人们印象里的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已经成为中青年群体的高发病症,《乐龄读书会》推荐的《脑卒中:与时间赛跑》就是一本让全年龄段观众了解和预防脑卒中的书籍。
《乐龄读书会》有意由老年人辐射到中年子女一代,甚至于对老年焦虑、养老健康等话题的探讨,对年轻的80、90后来说也能有所收获。
例如,每期视频节目以“快问快答”开启,这种模式就是迎合了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流行且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拒绝废话”。
不仅如此,在《乐龄读书会》节目中,打破以往一档节目由一位主持人作为“形象IP”的固定模式,邀请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的8位优秀主持人出镜,由主持人与嘉宾围绕作品,以及与作品相关的话题围桌而读。由于每本书的内容都与主持人风格精心匹配,主持人与嘉宾真实的情感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屏幕前的广大中老年受众。
贺超不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同时还是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他博览群书,更是一位颇有育子心得的好父亲,由他主持《海昏十谜》《如果国宝会说话》《梁启超家书》相得益彰;主持人石琼璘感性、细腻,收到写阿尔茨海默病的《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她第一时间给导演发来信息:看着就想落泪……在读书的过程中,她把很受触动的段落特意录制成音频分享给亲友,让有类似经历的亲友通过“听书”的方式,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心理慰藉。
从多位主持人参与到围读嘉宾选择、从书籍遴选到话题讨论,《乐龄读书会》旨在引起老年观众的共鸣,让他们在书香中找到自我,找到乐趣,更希望为他们的老年生活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老年群体的阅读需求日益凸显。
几天前,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这个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数字赋能全民学习,要求开展老年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全媒体多终端学习渠道。
《乐龄读书会》通过生产融媒体读书内容提供扎实的文化内容供给,切实助力老年阅读推广,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自我提升的需求,亦是总台作为媒体国家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作者: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