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新闻不是“易碎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新闻作品的“易碎”效应更明显。然而,不管传播环境如何变化,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却如陈酿历久弥香,具有跨越时空的传播穿透力:今天为大众所关注,未来或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七虎”竞南通》初步显示了这样的效应。
这篇作品一经刊发,就在南通引起刷屏之效。南通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奋斗路上,我们保持奔跑姿态》,展现报道引发的干部群众热议;通讯《竞字当头,干起来闯起来》记录了“七虎”之外的三个主要园区“见贤思齐”的反响感受;连续刊登“三评”《持续奔跑赢未来》《以不服输的信念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虎”踞江海涌大潮》。南通电视台以《新华每日电讯关注我市、深度解码“七虎”竞南通》为题连续跟进报道。
2023年年初,经过社会投票、专家评审,报道被评为“2022年度南通十大新闻”之一,不久入选2022年南通新闻奖特别贡献奖。受这篇报道影响,“南通 ‘七虎’”一定程度上成为南通区域经济发展的IP。
这篇作品也突破了区域性报道影响力难以“外溢”的局限,形成了“出圈效应”。徐州日报加编者按转发;市政府负责人在全市项目建设大会上予以推荐;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县委班子将该报道列入学习目录,要求各基层部门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会。
“七虎”竞南通,是进行时,没有终止符,一旦擂台摆开,就只有比拼没有收兵。如今,距离这篇作品发表已近一年,然而报道中的原创意象即“南通七虎”依然时常出现在各类南通经济发展的传播中,成为描述发展格局和激发精气神的“热词”。
比如南通市科技局近期在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提出,要进一步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营造科技创新“‘七虎’竞南通”的争先局面。一位区长在作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时提出,要深刻把握当前“‘七虎’ 竞南通”“十强争排名”激烈态势,凝心聚力决战下半年。
具有时空穿透力的好新闻必然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能不能激发起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七虎”竞南通》给出了正面回答。
作品发表前夕,恰值中央提出要弘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精神,南通“七虎”奋发而起,竞逐比拼的氛围,也成了地方践行“四敢”精神的样本之一。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必然有其抓人的标题,它不仅要统领全篇、引领写作,还要像人的眼睛,形象传神,与众不同,有效传达出稿件内容的核心要义和神采光芒。《“七虎”竞南通》就是一篇有亮眼标题的好作品。它看似信手拈来,却字字有力、引人注目,让南通七个县市区动能澎湃、生机勃勃的群体形 象呼之欲出,同时自然而然引发悬念令读者好奇:“七虎”是谁?怎么“竞”起来的?竞争什么?……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的主要土地、主要农业人口和许多制造业、就业机会分布在县、市、区。南通,万里长江和浩瀚黄海交汇之地,虽因张謇兴办实业、公益被吴良镛教授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城”,但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在经济大省江苏,其县市区及整体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像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那样引起外界瞩目。近年来,南通经济发展不断蓄势向前,从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现场点赞“沧桑巨变”“南通好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开始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好作品不只停留在好标题上。以“七虎”竞争的独特视角对南通经济发展展开淋漓尽致的报道分析,是这篇典型报道的独家原创和突破之处。2022年下半年,在各地普遍面临疫情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新华社江苏分社的两位记者在南通一些企业和工业园区调研过程中,没有听到“躺平”和不作为、慢作为等反映,入眼的是热火朝天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后进”之地在不少关键指标上实现赶超后激情不减,“斗志”更加旺盛。 于是,长期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他们追问:在南通,这是个别、片面情况,还是普遍性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其它地方有何借鉴意义? 为此,作者三进南通,深入各类企业、项目现场,对话地方主官、企业家、创业者和产业工人,获得大量鲜活的故事、细节。只有深入调研,才有独家发现。在不断积累、切磋的过程中,两位记者发现,七个县市区负重而行、竞相发展,如同奋勇争先、斗志昂扬的七只“小老虎”,你追我赶,互不服输。于是确定了“‘七虎’竞南通”这一独到的报道视角。 为了增强调研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精准度,记者还查阅了南通市及各县市区的志书、数据年鉴、近二十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海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各县区经济格局和发展状态进行比较研究,精选最有价值的内容,谋篇布局,建构起稿件的总体框架。稿件写作更是力求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修改20余稿。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地方报道往往聚焦于一县一市或一个行政板块,而《“七虎”竞南通》一稿的特别之处,就是将取景框定格于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内多个平行县区的“群像”。这样处理的好处不言自明:单个县区的崛起可能是偶然现象,“集束式”的调研和观察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整体态势。如同影视作品中“群像戏”更考验导演的功力一样,如何获取与调配“七虎”的故事、案例,如何塑造出各有特色又有所联系的“七虎”形象,也都考验作者的能力——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更深入的调研,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因此,两位记者把这次调研比喻为“研发式调研”。这一案例证明,新闻作品的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道听途说的,必然是靠脚跑出来的,是靠观察思考悟出来的,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并用的结果。
典型报道贵在呈现典型对象的“典型特质”。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赢得广泛认同和关注,还得益于记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出了报道对象的典型特质,从而使作品既具备了鲜活的新闻价值,又具备了可资参考的借鉴意义,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难忘印象。这些典型特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谁都不服输。从《“七虎”竞南通》的主标题,到“谁都不服输”的小标题,作者在谋篇时既留有悬念,又展示出故事性。
“这个全市最后通高速公路、曾多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在末位的县,今年一些指标逆势增长令外界刮目相看,让如东士气大振:1—10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税收增幅和税占比3个全市第一;15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垫底’的局面,今年有望首次突破!”作品开篇举例之后由点及面:“如东的奋起直追,是南通所辖七个县市区努力克服疫情散发、经济波动影响,你追我赶、锐意进取的缩影。”从引子到文章第一部分开头的描述,就让“七虎”当排头兵、争第一的氛围跃然纸上,形成与畏难情绪、“躺平”思想的强烈反差。
作品分析了这场激烈竞争的原因,“由于彼此经济总量差距都不大,各县市区发展‘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场竞争可谓旗鼓相当,分外‘胶着’”,又归纳出这场竞争格局的转折变化,“不甘落后的‘北三县’在近年来竞争中一定程度扮演‘鲇鱼’”。
——比的是高质量发展。历史上一些地方耗费土地、破坏生态的粗放式比拼,已成过去时。作品准确揭示南通“七虎”的经济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重点是比项目建设、比产业培育、比营商环境、比绿色发展,而这一切竞争的主线就是高质量发展。 “不变的是你追我赶,是执着于制造业,变的是外部环境,变的是约束条件——在如今土地容量、环境容量、政府债务容量等资源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要比谁更善于统筹配置资源,更善于创新驱动,从而实现‘高性价比’增长、高质量发展。”作者梳理出“项目为王”“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增加值和污染物排放的一升一降”等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动向。 ——去“包装”求“实绩”。作品据实报道南通各县市区发展面临的“短板”。如外界认为南通因沿海滩涂增长而有土地优势,但情况并非完全这样,“由于历史上积累的土地粗放利用因素,‘七虎’当中不少板块也出现发展用地告急”。引用受访企业的心声呼吁,“由于生物医药人才大多集中在上海、苏州,目前企业最大的困难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相比而言南通的城市能级、公共服务等仍有差距,现在交通改善了,长三角仅有‘物理接轨’还不够,期待未来能更好地‘化学接轨’,真正同频共振”。 求“实绩”还体现在不回避问题。例如,稿件中记录了作者在调研中发现某地工厂施工展板与南通市考评部门系统数据对不上的细节,进而采访到“不管项目号称投资多少,我们只认已实际落地部分”的鲜明态度。稿件也披露了“为应对考核,有的板块曾出现过‘包装’厂房建设,虽然考评拿到了分,厂房后来长草”现象。稿件中对于去“包装”比“实绩”着重披露,说明只有注重实绩导向,不断完善评价办法,才能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新闻作品而言,这样的提炼总结,不但能给人启发,也有效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 《“七虎”竞南通》全文6634字,篇幅不短,文气流畅、结构严谨,报道的站位、视角、语言风格以及背后的研发式调研手法等,都值得新闻同行借鉴。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23年1月发布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典型报道”的要求是,“应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七虎”竞南通》称得上是一篇体现以上定义所期待的作品。中国新闻奖评审结果发布公示时附录的评委评语给出这样的评价:这篇报道有振聋发聩、催人奋进之效。(作者冯诚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