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如何创新——从人民日报一篇新闻述评说起

2023-11-09 09:26 来源: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把做好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发挥媒体矩阵优势,融合渠道平台优势,以更丰富的形式、更鲜活的表达、更多元的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道,为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如何创新——从人民日报一篇新闻述评说起

人民日报社政文部

  8月28日,人民日报在一版主题教育“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中,以通栏版式刊发述评文章《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把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报道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围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刊发重点评论理论文章,开设专栏连续集中报道主题教育进展成效,发挥媒体矩阵优势,形成宣传报道合力。

  如何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怎样把握“庄重热烈、平实朴实”的基调,人民日报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中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内容创新,融合渠道、平台优势,不断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道,为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202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一版版面。

  这篇述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选取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3个具体案例,生动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学促干,通过“解剖一个问题”,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的实践。文章刊发后,全网置顶推送,774家媒体(渠道)进行转载,在人民日报客户端阅读量超过300万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阅读量超过1075万次。述评文章在主题教育从第一批转入第二批的时间节点刊发,为认真总结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思想故事的内核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大实践课题。而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讲好主题教育故事,就是讲好理论武装的故事,通过精彩故事的展开,将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清楚。

  总而言之,就是讲述“故事中的思想,思想中的故事”,让读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有了这样的内核,故事就有了根和魂。

  这篇述评讲述的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展开逻辑,就是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精神如何变为物质,如何通过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日报关于主题教育的宣传报道,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并从中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如何让典型报道更具指导借鉴意义,让党员干部更有获得感,进而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是在报道中突出思想方法的引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文章从布局谋篇、案例选择到具体写作,均突出思想方法的运用,不局限于把典型案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更是着重讲清党员、干部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文章提到,贵州电网公司解决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难题、江苏省公安厅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分级分类推行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分别展现了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系统观念、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解难题促发展的鲜活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努力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贴近基层实际,弘扬理性平实的文风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问题,把文风作为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培养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对写文章长、空、假,倡导短、实、新的文风,要求坚持内容决定形式,讲符合实际、管用的话,讲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

  文风背后是作风,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宣传工作,就是争取人心的工作。简洁明快、要言不烦的文风,反映的是实事求是的好作风;逻辑缜密、生动活泼的文风,背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清新自然、娓娓道来的文风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落实到宣传报道中,我们要自觉转作风改文风,多讲人民群众想说的、爱听的、听得懂的语言,多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以群众身边事激发共鸣共情。开展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宣传报道主题教育的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做法,也要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件件具体实事来呈现。群众用电难题、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拍黄瓜”等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问题,三件民生事,都是群众身边事,不仅改善了阅读体验,也提高了人民对主题教育成效的认同感。

  善用群众语言表达。在贵州电网公司解决群众用电难题的案例中,从一封群众来信讲起,通过群众语言将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存在的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频繁停电等问题反映出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分级分类推行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案例中,从个体工商户于丽对优化后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的点赞留言讲起,引入群众评价“这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的顾虑,终于可以放心‘拍黄瓜’了!”这些鲜活语言的运用,让主题教育的典型报道有血有肉、可感可知,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更广泛受众心中激发共鸣共情。

  追求思想与故事有机融合。一些重大主题的述评和综述类报道中,理论阐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故事、案例成为点缀和论据。这样的文章说理性强,但容易缺乏感染力。这篇述评写作过程中,努力寻找思想与故事的有机结合点,力求事与理的融合,努力让受众读懂了故事,也就接受了思想,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作用。如第一部分“坚持群众路线”,整个故事围绕相关部门如何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群众路线层层展开:问题的出现,源于一封群众来信;问题的解决,源于在群众中的调查走访;整个故事的思想主线,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故事丝丝入扣,文风理性平实。整篇报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深邃思想融于鲜活事例之中,让说理叙事具体化、形象化,故事讲透了,道理就说明了。

  这启示我们,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越是宏大的主题,越需要从小视角切入。解读权威政策文件,可分解、落实到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小事细节中展开论述;展现思想的伟力,就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采访,放下架子、以交流分享的语态把故事和道理娓娓道来,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如此,才能让宏大的主题报道可爱可亲,从而产生直抵人心的温度与力量。

  坚持内容为王,在融合发展中壮大主流叙事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融合发展给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但无论生产模式、产品样式、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竞争力,思想观点永远是时代的刚需。

  同时,我们又必须多“两把刷子”,要善于把我们的主题宣传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和视频信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艰涩的语言形象化,努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以《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为例,8月28日,本篇述评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后,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均对稿件予以转载。8月30日,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媒体公号“研究事儿”以《人民日报这篇综述为何在同类报道中独树一帜?》为题,从“在吸引力上下功夫”“在穿透力上下功夫”“在辐射力上下功夫”三个层面,以新闻传播专业视角深入分析解读文章亮点特色,在网上形成二次传播;环球时报英文版及时跟进,对文章进行编译和补充采访,以符合对外传播的叙事方式进行再创作,于8月30日整版刊登文章《解决“拍黄瓜”难题彰显回应式治理》,为国内重大主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9月5日,人民日报党建周刊以《解决问题贵在举一反三》为题刊发言论,抓住文章从“解剖一个问题”到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这一主题,以评论形式深入阐述,号召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不仅要认真分析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更要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解决更多同类问题。

  近些年来,人民日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同时求创新、求突破,注重内容为王、思想引领,在“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上下功夫,以更丰富的形式、更鲜活的表达、更多元的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宣传报道,让主流叙事、主流价值被更多受众读到、看到、听到、接收到。

  在主题教育的宣传报道中,表达创新让渠道优势更加凸显,集成创新让主流声音的“黄钟大吕”进一步放大,全媒体矩阵集中发力,有效扩大覆盖面、影响力。比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开设的“习语”专栏,以短视频形式鲜活呈现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系列精彩论述,展现大国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伟力。专栏在形式上统一视觉设计,强调个性化、风格化、独特性;在内容上着重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金句妙喻,主打小切口、现场感、人情味,让报道更加贴近受众,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在传播方式上打通内宣外宣,运用各类资源合力推广,扩大传播效果。截至目前,该专栏共推出短视频27期,绝大多数被全网置顶推送,全网阅读量超过40亿次,其中人民日报新媒体自有平台阅读量超过21亿次。

  再比如,人民网依托原有的“时习之”栏目全新打造“学习·知行”栏目,紧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重要活动、发表的重要讲话,及时推出《实干笃行|四次考察调研 习近平阐释如何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思践悟担使命 习近平推进这一“事关全局的大事”》等重点稿件,还推出《田间地头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调研方法》《跟着总书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等新媒体产品,这些产品注重以融媒体形式原汁原味呈现,实现了视听交融、广为传播。

人民网推出主题教育“学习·知行”栏目。

  技术含量更高,艺术性更强、报道形式更加多样,感官体验更加立体丰富,成为当前融媒体产品的普遍趋势。这次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中,人民日报媒体矩阵注重打破传统模式与思维定式,以创意与科技赋能融合。比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在江苏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开展“新征程 再出发”时光博物馆互动展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用两辆大篷车构成融场景复原、AI互动、视听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展示空间,立体、直观呈现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数据显示,仅南京首站线下累计参观人数超过3500人,线上互动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相关网络话题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时光博物馆充分运用融合理念、融合视角、融合手段,以创意、科技赋能融媒体,以强互动吸引受众的深度参与,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主流思想、主流价值送进受众心里。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我们必须守正创新,关切受众,引领受众,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力量。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9月(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