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催发融媒产品新面貌

2023-03-09 14:4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进入两会时间,新一轮的新闻大战又开始了。元宇宙演播室、升级版虚拟主持人、大数据搜索提炼可视化动态化、利用5G+AI实景抠像新技术打造时尚的“围炉聊天”场景……新技术不断丰富着报道的形式和互动体验。

  “没有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技术赋能媒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曾祥敏在日前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与江苏省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强技术 促精品”融媒有技系列活动(南京站)上说的这句话,得到很多与会人士的认可。

  与会人士在融媒有技论坛上以优秀的融媒产品为例,围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等热点话题,探讨如何推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媒技术领域的深入交流。

  图为“强技术 促精品”融媒有技系列活动(南京站)现场,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前沿科技赋能下的技术牵引”为主题,分享当下新技术在媒体变革中的创新应用。本报记者 袁舒婕 摄

  运用技术升级视听体验 

  随着技术变革的深入,新媒体产品中的“感同身受”越来越受重视,场景化的视听产品也越来越多。

  点开人民日报社新媒体视频《非凡十年》,网友会以第一视角穿梭在时空之中。C919大型客机翱翔蓝天,镜头从晴空切入碧海,辽宁舰劈波斩浪,一架舰载机腾空而起,“奋斗者”号潜入深海。视角旋即切换到浩瀚的太空,“玉兔号”在月球上缓缓前行,天问一号在执行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空间站在离地球400多公里的轨道上飞行……这些场景并不是来自于实拍,而是根据现有新闻资料进行的CG数字建模。《非凡十年》上线不到24小时,就在人民日报社自有平台阅读量约1500万。

  再点开新华社微视频《望北斗》,用宇宙浪漫叙事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视频中孤悬的沉船、大渡河上呼啸而过的子弹等CG动画和星云变幻等特效镜头,让网友直呼是电影级特效。《望北斗》上线2小时全网传播量迅速破亿,并获得了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

  在这两个作品中,技术的使用十分突出。

  CG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的图形设计、制作,此前多用于大型游戏以及电影当中,如今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媒体产品中。《非凡十年》主创代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赵明琪说:“在设计《非凡十年》时,我们经过反复比较后决定用CG动画的形式突破传统实景拍摄的局限,为网友创造出更加完整的浪漫主义具象空间。在借鉴大型游戏技术手段的同时,我们也借鉴游戏作为程序性修辞的叙事特点之一。‘场景化’这一要素在符合事实真相的前提下,通过构造虚拟的场景来讲述真实的故事。事实证明,这样操作可以打破重大事件的时空阻隔,突破传统实景拍摄的局限。”

  为了让CG所搭建的场景更加真实可信,为了让用户更能“移情”到“拟真”世界中,赵明琪说,《非凡十年》主创团队从零起步,制作了近千个CG模型。“无论是高精尖的飞机、航母、航天器还是地标、建筑、动植物,不管是城市风光还是乡村风貌,《非凡十年》中出现的每一个模型都以新闻现实为蓝本,多角度参考了实物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加工,让‘现实’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

  《望北斗》在场景呈现方式上,以“凝固的历史瞬间”作为切入点进行制作,并且在静态瞬间中通过加入大量的动态元素,使场景气氛更加饱满。《望北斗》主创代表、新华社总编室视觉产品室主任编辑姚竣译举例,作品中强渡大渡河段落,运用写实雕塑和动态的枪林弹雨来表现当时的场景。

  为了能更准确地还原各场景的画面细节,姚竣译说,新华社经过大量采访、调研,团队采取三维扫描的方式对部分历史场景和雕塑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还原。“三维扫描时,由于不同类型的雕塑和场地客观条件不同,为了能满足所有现场数据测量、数据采集和三维扫描需求,主创团队采用激光、手持和拍摄扫描等多种灵活的扫描方式,依靠新华社国内分社兵分多路,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全国多省市的雕塑和模型三维扫描工作,为镜头制作争取到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调校“青年雷达”进行创新 

  当代青年的成长是伴随数字媒体演进共同发展的,想让新媒体产品得到广泛传播,媒体需要调校好自身的“青年雷达”,对青年人的思潮、文化动向、热门话题等敏锐地感知、分析并发现。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迅速在年轻群体中刮起了强烈风暴,不少新媒体作品主动把中式审美融入其中。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以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基础进行创新演绎的动画视频《新千里江山图》,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表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只此青绿》的领舞孟庆旸化身《新千里江山图》的“执笔人”,长袖舒卷随着悠扬婉转的唱腔和念白,一转身就从国风画卷进入到高铁飞驰、农田广阔的现实世界。很多网友纷纷评论“美到哭”“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色”……

  作品上线发布后,不到一小时官微阅读量超过10万+,视频号也突破10万+。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朱承铭说:“《千里江山图》是旷世名画,以此为底,绘入新时代,易于传播;采用青绿山水中的传统国画技法,巧妙融合了舞蹈、戏曲、书法、民乐等多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惊艳的美;业内知名国风画师团队进行艺术指导和美术创作,保证了作品的艺术高度;而仙鹤视角则使观赏者如飞行空中般沉浸式回顾这十年非凡成就,带来独特体验。《新千里江山图》运用了实景建模、CG等技术,技术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那种细致和努力。电脑上的一笔一画都体现着创作者的用心用情,凝结着创作者高度的艺术审美和自我要求。”

  年轻化的语态和“萌”的产品形象是将青年流行元素与主流价值对接的关键。海南日报社制作的《一粒种子的奇妙之旅》里,故事主人公——一粒种子设计得萌动可爱,以生动有趣吸引年轻人。海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胡续发说,该产品用动画视频和手绘长图的形式展现,一粒种子采用拟人化手法,进行了一场“上天入海”的奇妙之旅,在种子的旅行中突出海南拥有“南繁硅谷”、深海、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优势,以用户视角把知识科普做得绘声绘色。

  “深度定制”会让青年人觉得有参与感,从而加速传播。今年春节期间,千人千面创作的数智人视频彩铃拜年,因为形象有趣,实现了超11亿次的传播效果。咪咕音乐高级副总经理袁敏说:“技术创新可最大化实现价值赋能。数智人视频彩铃拜年这款产品,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脸型、发型等自由捏脸,然后生成专属数智人拜年视频,最后一键发布或设为自己的视频彩铃,将元宇宙体验引入熟悉的新春拜年场景,以趣味十足的内容与花式互动黑科技吸引大众。”

  创意和纪实交融打动人心 

  在融合新闻发展中,虚拟与现实、创意和纪实日渐交融,新闻注重事实,强调准确,如何用影视特效准确表达新闻事实?姚竣译说:“技术只是手段,《望北斗》这91个镜头,全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记录和历史依据。在打磨作品的10个月里,我们做的很多还是记者所做的工作,准确表达新闻事实是新华社90多年积累的经验。”

  中国江苏网制作的融合报道《你的眼睛》通过自荐方式获得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三等奖,该作品将创意和纪实进行了很好的交融。2014年起,江苏苏州摄影志愿者在云贵川3省建立7个摄影创作基地,送去110多台相机,指导山里的孩子拍摄照片、记录生活。抓住这一题材,中国江苏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贵州山区,采访学生、家长、老师及教育局负责人,直观感受到公益行动带给孩子们的积极影响。

  “制作过程中,我们项目组经过半年的追踪,收集了8年来150多位孩子拍摄的近200G、10万余张照片及资料。在采访的一周时间,记者拍了超过120G的素材。”《你的眼睛》主创代表、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戴军农说,项目组返程后,为了让作品更加厚重,记者后期又采访了受过资助的学生,其中包括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这使得素材覆盖面更广,从时间长轴上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变化,也进一步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最后呈现的《你的眼睛》,手绘画彰显山区特色,融图片、音视频和图文稿于一体,结尾以“线上展览馆”展示孩子的摄影作品,寓意梦想飞出大山抵达更远。

  创意和纪实交融,容易找到情感共鸣,更能打动人心。提到共鸣,赵明琪说:“近年来,我们与业界前沿团队合作,在不断吸收新技术手段的同时,也在产品策划中不断挖掘时代主题与普罗大众的利益相关点、情感共鸣点,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时代的巨变与个体的记忆相连接,探索利用前沿的新媒体技术,创新主旋律的表达方式,实现共识、共鸣和共情。《非凡十年》正是基于这个创作思路的又一次尝试,时光列车车窗外闪过的共同记忆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大家在体验和转发这个产品时,也有切实的参与感、代入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媒体在重视技术的同时,更要做好内容,成为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主力军。”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白净如是说。(袁舒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