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平台号”推进媒体融合

2021-08-26 11:34 来源:“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

  “人民号”平台是人民日报社落实中央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主流媒体搭建自主可控平台、积极参与构建网上内容生态的新探索。 

近年来,全国各地主流媒体陆续开展“平台号”建设工作,以落实平台化发展战略推进媒体融合。“人民号”平台是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建设,搭载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新媒体内容聚合平台。“人民号”是主流媒体中率先建设的自主可控平台,以不断壮大网上正能量,构建主流价值引领的新媒体内容生态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内容聚合平台。在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探索的进程中,“人民号”的一些平台运营经验可作分享与参考。

提高平台入驻门槛,提升内容行业的品质标准

当下,互联网平台内容呈指数级增长。在品质参差不齐的信息海洋围堵下,用户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内容聚合平台,向用户传播高品质的内容是平台的基本定位,这也是平台差异化的重点。基于这个定位,“人民号”在成立之初就要求设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内容品质标准,以规范平台的内容生产。除了对账号申请的证件、资质的规范审核外,针对申请的账号进行背景调研,对账号在其他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核查等都是“人民号”平台入驻审核的必要环节。通过平台规则过滤掉不适合平台调性、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劣质账号与劣质内容,将不符合要求的账号、内容进行有效甄别,挡在门外。对于入驻账号,还会进行定期的复审、复查,一旦发现违反平台规则,会对问题账号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零容忍式清理。“人民号”目前累计申请账号超35万个,审核通过账号约3万个,低于10%的通过率保证了“人民号”平台内容的纯净度。“人民号”平台运营要求不断地提升劣质账号、内容的鉴别、识别能力和处理速度,提高账号运营水平,建立良好的平台运营秩序,为推动提升内容行业标准贡献一份力。

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丰富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生态

传统媒体的精品化内容生产模式,确实为网络平台贡献了高品质的内容。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平台发展的角度出发,除了自产优质的精品资讯内容外,还需要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其他信息品类的消费需求。“人民号”每月通过主流算法推荐至人民日报客户端各频道的优质内容超60万条,覆盖超30多个热门领域。引入更丰富的内容生产让人民日报客户端较好地满足了不同信息偏好、不同属地的用户需求。在内容创作形态上,补齐了传统媒体生产的短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文,平台生产的短视频、直播、条漫、音频的数量不断攀升,在内容推荐比重上逐步扩大。“人民号”平台还会将平台优质的内容输送至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法人微博、微信公号、抖音号、快手号、B站号等),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更畅通的渠道分发,充分放大和发挥优质内容的价值。随着内容视听化、可视化、图表化等新趋势的发展,“人民号”提供了更符合移动互联网创作者需求的平台产品,如“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具备智媒引擎、语音转写、数据魔方、视频搜索等功能。同时,高度重视创作者对平台的需求与反馈,通过社群、一对一沟通、智能服务系统等多种方式,及时高效处理创作者的问题、关注创作者的动向,为优化创作提供操作的便利性,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

搭建“四梁八柱”账号体系,打造自有资源中台

内容平台的根基在于账号,账号体系的搭建是平台生命发展的源泉,也是最艰难的起步。经过三年的发展,“人民号”平台逐渐搭建起了部委、省、市、县(区)四级的政务、主流媒体账号体系,引入全网垂类优质创作者搭建起覆盖多领域多类型的创作者网络,这就是“人民号”平台的“四梁八柱”。依托于“人民号”的“四梁八柱”体系,建设出属于人民日报新媒体的资源中台,通过平台运营的方式来协同、整合各类资源,高效匹配不同的产品、项目需求,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打造多形态多渠道融合的多赢局面。中台调配能力在不断地加强,包括亿万数据的调用分析、跨界资源匹配、产品功能联通等。为助力疫情后大学生求职就业,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教育部搭建“筑梦青春”全国大学生就业云招聘平台,通过人民号邀请各级企业及单位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洽谈对接渠道,策划推出系列“云宣讲会”“云招聘会”网上直播及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服务功能,帮助一批大学应届生成功就业。

探索“新闻+政务+服务”的模式,提升平台影响力

政务号、媒体号是“人民号”平台账号的重要组织部分,贡献了平台近50%的内容。党政机关、部委系统如公安、应急、教育、法院、检察、司法、交通、海关等,各类机构组织如妇联、航天、高校、疾控、气象、博物馆等,都在“人民号”平台有亮眼表现。结合不同系统资源特色,“人民号”积极开展与政务系统的合作,共同打造出多个政务+服务合作标杆案例,包括与国家反诈中心合作的“全民反诈防骗季”系列直播,为网友提供各类反诈防骗知识,识破最新骗术,提高防范意识;与全国各地博物馆合作“奇妙漫游云逛展”,聚合博物馆镇馆宝藏精品,满足用户在疫情期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系列开展的云婚礼、云演唱会、云剧场、直播带货等用户需求导向的创新项目,不仅在传播设计上更互联网化、更年轻态,也因互动服务模式更亲民、便民、利民而得到网友的广泛认可。媒体与各类机构之间资源、渠道共享,相互借力、借势,也是跨系统、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尝试。

开创“编辑+运营+创作者”机制,共创融媒体爆款

“人民号”始终坚持在账号运营过程中,注重挖掘每个创作者的特色,重视组织内外力量进行创意选题策划,以凝聚成全新的创新力量,激发不同角色的创作活力。过去一年多,“人民号”以“人民日报新媒体特约创作者”为名义邀请一批具有手绘条漫、视觉平面、动画建模、数据可视化、视频编导能力的优质创作者,参与到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各大节点传播中来。由“人民号”来主导各方的协作,从选题策划上以创意先行实现双向互通,从机制上明确“编辑+运营+创作者”的分工职责,主动让创作者更多地了解主流媒体内容和价值取向上的要求,在严格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创作者的创意、想法、表达方式,共同创作出既具备主流价值影响力,又符合互联网传播力的优质融媒体产品。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打造了上百个形态各异的内容产品,打造了一批广大用户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传播作品。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传播活动中,“人民号”联动号主和其他创作者产出长卷漫画《百年图鉴》#用色卡的方式打开小康#等10余个融媒体产品,在七一期间纷纷抢占热搜榜。

转换运营思维,强化用户、号主、平台三重链接

  用户是平台的活水,只有更多、更活跃的用户,平台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只有了解、贴近用户,从媒体思维转向平台思维,才有可能抓住发展良机。一方面,要强化平台与号主、平台与用户、号主与用户的三重链接,营造一个更利于参与、互动、沟通的环境,让号主、用户都能充分地在平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平台的品牌建设、产品建设、数据建设、人才建设,整合媒体内部资源互通,塑造平台的权威感、价值感,加强号主、用户的认同感、归属感。“人民号”平台通过组织站内的各类特色征集活动、投票互动、直播项目、话题讨论、竞赛榜单等,给号主提供创作线索、创作主题,丰富可创作范围,不断地激活号主创作动力。结合不同的主题,邀请用户参与创作、讨论、分享、打卡等,将人民日报新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的粉丝、流量向自有平台上同步、转化;同时从人民日报用户特性出发,更重视用户荣誉感的体现,转换激励方式,盘活自身流量,使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提升,让平台化的价值得到发挥。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救助通道”“武汉加油”主题短视频征集……在奥运会期间,开展奥运打卡、“我的奥运时间”等系列活动,助力人民日报客户端更好地留住用户,提升用户留存时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强调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深度融合。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实践,在建设运营“人民号”平台过程中,不断推进开展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以催化融合质变,致力将“人民号”打造成为更具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的平台标杆,希望能在主流媒体开展平台号建设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一起推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人民号”平台运营团队负责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