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舞动起红色经典的音符:纸媒如何打造爆款音频节目?

2021-08-13 17:33 来源:“研究事儿”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音频类节目备受人们喜爱,纸媒触“声”发“声”成为潮流。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纸媒如何扬长避短,制作优质的音频类节目?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的百集音频节目“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是一次很好的尝试。研究事儿现刊发解析文章,与您一起倾听这款产品背后的故事,探索纸媒的发“声”门道。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国家人文历史》倾力打造百集音频节目“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让亲历者、党史专家、影视明星共同演绎,精心打造100集高品质的“有声盛宴”。配合音频节目在社交平台发起“我的家乡英雄”话题,引导网民互动;走进商业街区举办“奇迹声音博物馆”展览,让市民触摸历史脉搏。这档节目的融合传播推动了党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以标志性事件为线索,梳理百年巨变的光辉历程

  心灵深处的认知离不开对历史的回望与解读。《国家人文历史》从厚重的党史长河中打捞触动人心的历史细节,用100个故事重现历史的回响,引领听众倾听时代的声音,进而读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让党史学习有了温度。

   音频素材丰富。百年党史烟波浩瀚,节目力求从每一年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再从历史事件中选择代表性人物,让亲历者与党史专家讲述与解读,重现岁月的印迹。音频素材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献,也有相关人物的传记回忆、往来书信、日记和报道等。以小见大,见人见事,从党的诞生到抗战最后一战,从开国大典到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从北京申奥成功到2019国庆大阅兵。节目尽量把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吸纳进来,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细节解构,展现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精神追求。

   文案创意考究。以细节刻画展现人物性格,易于接受和联想,是节目一大特色。毛主席写《论持久战》九天九夜闭门不出,日夜埋头写作,连脚上的棉鞋被火盆烤着了也浑然不觉,直到警卫员提醒才知晓…… 细节描写展现了伟人的专注,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听来倍感亲切。巧设疑问勾起收听兴趣,是节目的另一个特点。如《红船卫士王会悟:党的一大会场怎么有副麻将?》《工运领袖邓中夏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说了什么?》《吉鸿昌:生死关头,为何却让妻子“不必救”?》等,一看题目就有了收听的强烈欲望。

以舞台化叙事为框架,生动演绎英模人物的家国情怀

   情景交融催发深远意境。“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突出专业性,精心打造生活场景和想象空间,让听众回到历史原点,触摸时代印迹。
   突出专业解读。
人物对话和背景音乐具有很强的传真性和听觉形象性,可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度、现场感和感染力。《国家人文历史》依托人民日报优势资源,邀请专业团队加盟,让央视节目主持人张越、中央党校教授王学斌和影视演员卢奇、佟大为、秦海璐等专业人士原声演绎党史人物故事。比如:在《“政工第一人”刘伯坚写给三个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先由主持人张越介绍刘伯坚出场,“他被毛主席称为我军‘政工第一人’,他是聂荣臻元帅的入党介绍人,给邓小平安排过工作……”寥寥数语,令人肃然起敬。接着,青年影视演员阿云嘎深情朗读刘伯坚就义前寄给兄嫂托孤的书信:“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文字质朴自然,演绎声情并茂,节奏感、画面感很强,听来为之动容。读罢信件,主持人再设疑问,请党史专家王学斌介绍刘伯坚写信的时代背景:“他建立政工机构,把刘志丹、安子文等 200 多名中共干部安排到西北军各部队,经过 9 个月革命化改造,西北军面貌焕然一新……”
这种 “主持人+影视演员+党史专家”的组合演绎,内容饱满,明朗优美,营造了逼真的情景,加上恢弘背景音乐渲染,让人产生细腻、微妙、即时的情感体验,把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光辉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听众的脑海里,既真实刻画了人物性格,也大大增强了作品感染力。
   强化个性传播。节目目标定位青少年群体,以年轻化的语态讲述党史故事,在角色选择上,突出党史人物青年时代的成长与觉醒。比如,15岁的杨庆兰敢于离开家乡到武汉,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当年的人生选择让今天的青年学生听来深感震撼。在语言表达上,节目运用年轻人容易理解和有感染力的元素,在讲述张思德的故事时有一句话:“一个人做过service(公共服务),不管是为社区,还是为国家服务过,都会受到人们尊敬。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人生信仰、一种精神追求,让人民军队碾压了一切敌人。”这种表达对年轻人更具说服力和针对性,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启迪意义。
   吸引文娱流量。党史节目常会遭遇对年轻群体吸引力弱、触达难的问题,节目特意邀请青少年群体喜爱的胡军、金晨、李云迪、黄渤等40余位文娱明星原声演绎党史人物故事,这些明星社会关注度高,青少年粉丝众多,拥有很大的文娱流量,许多听众第一次触达节目是因为关注明星而收听节目,但听过几期之后,又为节目中的人物与故事所触动,进而更加喜欢上了这档节目,让文娱流量为党史宣传服务。


以多平台传播引流量,唱响中国共产党能的主旋律

   音频节目于2020年12月28日上线,每周推出3期,一直持续到现在,除在“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酷我畅听”“懒人畅听”“QQ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主推外,还尝试线上线下互动、“一鱼多吃”的立体传播,持续推升了“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的传播热度。
   议题设置促进互动。节目在新浪微博平台发起并主持“我的家乡英雄”话题,征集红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让网友对应百年党史寻找自己家乡的英雄人物;同时,联动权威媒体、红色景点共同征集“我的家乡英雄”主题作品,弘扬新时代红色文化与建党精神,话题阅读量超过1.4亿,网友讨论次数达7.3万条,联动权威媒体、政务新媒体、红色景点超过50家。


   线下展览增强体验。2021年5月8日至9日,节目组在北京大兴天街推出“奇迹历史在发声”主题展览,采取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布展,设立时空长廊、年代照相馆、金句打卡区,打破时空界限,让参观者线下触达,走进展品背后的故事,将红色展览与现实生活连接,获得沉浸式体验,现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收到3.4万条留言互动,线上线下互动超过10万条。

  图书出版扩大影响。《国家人文历史》还与中央党校出版社大有书局合作,计划将百集音频节目转化为文字,出版图书《奇迹•新青年演绎党史里的百年记忆》,进一步扩大音频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

总之,“奇迹·新青年声音档案”节目特色鲜明,创意新颖,效果显著。聆听节目,一次次以故事为入口,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让人收获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不由产生与人物同悲喜、共命运的情愫,增添了对革命英烈和时代楷模的敬佩,也增添了接续奋斗新时代的力量与勇气。(作者薛贵峰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