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服务平台通过融合出版多角度展示中国建筑文化和成果。天津大学出版社 供图
天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服务平台,日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读掌上精品 庆百年华诞——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
依托天津大学学科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天津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不断创新全媒体阅读的新产品、新服务,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促进在线服务转型,实现了从单一建筑类图书出版向“纸书、电子音像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多媒体、多渠道、多平台出版的战略化转型,实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良性发展,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立体、权威的知识服务。
数字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传统的图书阅读属于线性阅读,作者在图书编写时需要从第一个字编写至最后一个字,内容是单线性关系,读者也是按照这种线性关系阅读的,否则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数字出版的加入为编写和阅读提供了更多可能。”天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云石介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作者可以在主线内容的编写中通过二维码加入支线内容,同时保障主线内容的完整性、连贯性。
王云石认为,数字出版为传统图书拓展了多个维度空间,激发了更多出版潜力。基于出版社信息平台提升改造的需要,同时为了解决图书盗版等问题,天津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开始融合出版的探索,于2015年进行图书数字资源平台建设。
“我们在研发中避免了技术工程师只谈技术的问题,平台设计人员均有10年以上的传统出版经验,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平台功能设计是面向图书的,是服务作者和读者的。”王云石介绍,天津大学出版社坚持数字资源平台的自主研发、自主制作、自主存储与运营,同时锻炼出了一支从策划到编创、从技术到制作能力全面的团队,“这支队伍每年为众多作者和大量图书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劳动,生产出了大量内容丰富的融媒体图书。”
天津大学出版社数字中心主任王硉介绍,出版社很多编辑都拥有国家创新工程师资格,通过在数字化出版方面的不断探索,出版社研究出了系统的图书非线性编辑体系。
“我们将图片、文本、音频、视频、交互体验、资源包等内容通过二维码与书中的内容相关联,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阅读与书中内容紧密关联的数字资源。”王硉解释,非线性阅读内容通过技术发布至云端,并与纸质图书以二维码形式连接在一起,形成非线性读物。
数字化出版的非线性编辑体系
王云石认为,图书的非线性编辑体系是基于数字化出版的一次再创作。“因为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内容在知识的承载力和表达力方面各有千秋,所以编辑在稿件的组织阶段会根据图书的知识体系、框架,制定图书编写策略。针对理论与概念、表述与解释、实践与应用、考核与检测等不同内容,为作者制定不同的信息元素组织策略。”
通过天津大学出版社的非线性编辑体系,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有的放矢地组织内容,并将数字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准确地关联到图书内容中,将扩展阅读以数字文本形式添加到图书中,最终形成结构合理、表达清晰、内容丰富的融媒体图书。“我们的编辑在制定编写策略时,不以更多地使用数字技术为目标,而是坚持为图书内容找到最适合的信息元素,使读者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王云石说。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天津大学出版社尝试将多种类型的媒体文件通过二维码与图书链接,从最初的PDF文件,慢慢拓展到图片格式文件、音频格式文件、视频格式文件,近年来更是将HTML5文件添加到图书中,数字资源的添加使图书的内容更为丰富。
“我们渐渐地培养起一支综合能力强的数字化制作团队,其中包括美编团队、视频拍摄及制作团队、慕课团队,以及HTML5页面编写团队等。同时,我们探索如何利用数字资源更深入地表达内容,例如HTML5技术在融合出版物中的应用场景,将图、文、音、视等元素融为一体,进而实现多级非线性阅读。”王硉说。
随着作者不断适应融合出版的编写和逻辑,思路逐渐开阔,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丰富,天津大学出版社从最初的一种书配20个数字资源,发展到今天平均每种书配200个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类型从单一的PDF资源,逐渐发展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包括影像资料、实验教学、慕课教学、演示动画等等)、在线习题、人机交互等多种形式融合出版,读者的使用量以每年不低于70%的速度增长。
“建筑邦”数字出版融合成果
创建于2011年的“建筑邦”,是天津大学出版社依托自身出版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为建筑设计领域专业人士打造的全媒体阅读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平台,是推动天津大学出版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出版向在线服务转型的重要项目。
“作为具有传媒功能的数字出版平台,我们将‘建筑邦’的主题定义为‘讲好中国建筑故事,讲好具有时代内涵的中国建筑文化,建设中国建筑话语体系’。”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邦”平台运营负责人刘博超介绍。
在刘博超看来,“建筑邦”是建筑界的“大舞台”,“我们为相关的学会、高校、建筑企业等单位提供云服务,各企业、单位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后台向平台发布网络融合出版物,由我们通过线上系统完成审校工作。”刘博超介绍,“建筑邦”计划为中国最优秀的3000家建筑相关单位、企业提供融合出版服务,为500万核心建筑从业者提供知识服务,为中国建筑文化在建筑行业内传播贡献力量。
“我们在中国建筑文化的数字出版和传播形式上不断尝试和探索,策划了《建筑之美系列专题片——文化建筑》系列融合出版物并获得天津市重点出版项目扶持。”刘博超相信,建筑是“城市的名片”,能够充分反映当地文化、经济特色,代表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我们以专题片的形式,通过人物访谈结合建筑实地拍摄,从建筑师的视角,解析文化建筑设计理念、核心创意、文化价值,通过建筑的语言诠释建筑与城市的独特气质。”(记者 韩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