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报复薄、利润过亿,这份市场化报“纸”找到了转型路径

2021-04-01 16:02 来源:传媒茶话会

  近年来,“报纸关门”已不再是新闻。市场化报纸在关停并转中重新洗牌。南方都市报实施智媒转型战略,以媒体融合为目标,赋予报纸“母机”“压舱石”“定盘星”的功能,实现了报纸新发展。 

  如今,报纸停刊不再是新闻,未来还会有报纸加入停刊的行列。停刊的大多是市场化报纸,现有报纸数量仍然庞大;机关报和党报继续出版,经营业绩“逆市飘红”。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成为报业市场的常态。

  南方都市报作为市场化报纸,近年来致力于智媒转型,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实现了“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纸媒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市场化报“纸”的重生提供了一些借鉴。

  报纸版面缩减是必然趋势

  早在2000年,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费德罗在其著作《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中指出:“传播媒介的现存形态必须针对新型的媒介作出改变。”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报纸影响力出现断崖式下滑,包括内容、读者、客户各方面。这是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传播进入“移动优先、用户优先、数据优先”时代,“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成为传播的主渠道。报纸无法克服出版流程慢、生产成本高、内容容量小、缺乏互动、无法作用户画像等弱点,注定成为落后产能的代名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报纸的劣势更加明显,信息滞后,无法投递。报纸转型成为必然。

  南方都市报1997年创办日报时仅16个版,随着发展壮大,逐步扩版,增加到四个叠次64个版的常规版量,分别是新闻、文体、经济、专刊,进入“厚报时代”。还经常出特刊、增刊,版面过百是常事,最多时出到300个版,以至于买了报立即当旧报卖,所获高于售价。报社不得不控制出版规模。

  2012年纸媒“寒冬”到来后,南都版面开始缩减。经过多次缩减,目前南都有A1、A2两个叠次。A1叠为全省版本,刊登重大时事新闻和面向广东全省的本地新闻,每天刊出,16个版。A2叠为地方读本,包括珠三角各地,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以及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江门,深圳每周出版五期,其他各市每周动态出版,至少一期,通常8个版。周末只有A1叠16个版,春节期间A1叠更减少至8个版。可见,相比报纸鼎盛期,仿佛经过了一个轮回,报纸变回“薄报”。

  继续办报是都市报生存发展的利好

  从政治属性角度,机关报是党的喉舌,担负引导舆论的政治使命。同时,它还具有普遍性公共服务的文化普及职能。机关报必须办,市场化报纸则未必。

  报纸体量再小,性质仍然是所属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母体。报纸具有新闻采访权,从而具有内容生产的优势。这对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通用。

  从行业管理角度看,机关报为事业单位,全国各地根据经济情况,划为一、二、三类的都有。都市报有的为三类事业单位,如南方都市报;有的转为企业,如楚天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成为事业单位的条件,是拥有报纸。只有网站或公号,性质为新媒体公司。

  事业单位的属性,意味着社会公共利益居于首位,主管部门的要求高,管理严,任务多。相应地,也有资源倾斜和政策“保护”。转企或完全的新媒体公司固然灵活,但抗风险能力差。从办报纸的外部条件论,都市报作为事业单位有优势,符合新闻事业的基本定位、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基本职责、社会对媒体的心理期待。

  但这并非都市报继续办报的必要条件。报纸能否生存,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纵观一些停刊的都市报,特别是地市级晚报,内容完全照搬网络,重复、滞后,已无阅读价值。这样的报纸,不停刊才不正常。都市报须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才有“资格”承担主题宣传任务。这种“资格”也是都市报应争取的,表明政治地位,对报社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都市报即使做主题宣传报道,数量也比机关报少得多,不足以以此维系生存。

  在报纸“断崖式下滑”之初,喻国明教授即指出:报纸作为一种内容的价值生产方式,不会因为其信息承载的“纸基”在市场上的式微而丧失它的地位和意义。只是这个价值生产方式必须架构在数字化的平台上,以内容的更为专长的深度开掘及多样化呈现方式的处理,在多介质的“跨界平台”上寻找更多的“落地点”,探求价值实现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从传播的角度而论,报纸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不等于具备这种“使用价值”而能避免消亡。报纸的生存取决于“社会价值”。

  都市报以接地气起家,擅长的民生新闻、突发新闻、社会新闻、情感故事等,受网络冲击更大。自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发布的门槛大为降低。相反,机关报的政治权威性、公信力在信息泛滥时成为优势。这又是一个轮回。都市报是新闻行业解放思想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都市报在全国遍地开花,作为对面孔严肃的机关报的补充,生产了一大批经典报道,经济效益同样高企,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机关报“强势归来”,等于都市报的历史使命结束了吗?南都说不。

  南都智媒转型重新定位报纸

  南都从创刊起,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运作,提出“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口号,报纸长期是内容传播的核心。网络兴起后,南都敏锐认识到传播方式的变化,较早开办数字报、进行报网互动,成立全媒体集群。中央提出媒体融合战略,南都积极践行,实施智媒转型路径,在原有口号之外,再提出“做中国最好的智库媒体”口号。

  时至今日,媒体生产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新闻”的范畴。南都先行先试,实施智媒转型战略,坚守媒体属性,夯实内容生产。按照“两化三优先”的融合转型路径:内容智库化、传播智能化,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形成“优质原创+创意传播+智媒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打造“原创报道、新媒体、视频影像、智库数据、视觉设计、线下活动、技术服务”七大核心内容。

  南都新闻生产和智库生产双轮驱动,相向而行。智库产品是对公共内容产品链条的延伸,记者编辑同时也是研究员,生产近百项新产品和新项目。以“戴头盔进售楼处买房”报道为例,源于“个人隐私护卫队”的课题研究。好的新闻报道和好的智库产品,能够相互促进,以智库带新闻成为新的内容生产模式。与课题研究同步,产生多个爆款新闻。

  南都智媒转型取得显著成果,社会影响力高位运行。经营业绩斐然,2020年疫情之年,仍然创造了漂亮的成绩单,营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利润过亿元,执全国都市类报纸牛耳。南都报纸在智媒转型的背景下探索新路。

  “报”仍然在,指南都的根本,媒体属性。“纸”必须有,是南都和受众的精神缘,更是媒体融合新阶段内容承载的平台。报纸是一个端口,和网、端、微、屏同等重要。根据南都实践,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纸媒在媒体融合的格局中,具有“母机”“压舱石”“定盘星”的功能。

  南都报纸既要适应媒体生态的演进大势,扬弃过时的办报思路,又要恪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初心,发挥纸媒特有优势。定位为“承载政治使命,夯实报系基石;体现深度思考,展示智库成果;定制高端产品,打造报格标杆”。

  根据调研,南都报纸绝大部分为订阅,零售比例已经非常低。必须承认,媒体生态进入移动优先的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首发渠道在移动端。报纸要摒弃过往“大而全”的模式,以“精品、精致、精准”的内容形式,重构“小而美”的模式。大众媒体也需要垂直生产,协同治理功能是新增长极。报纸要从面向大众化转变成面向特定人群。作为一份新闻属性的报纸,新闻内容是底盘,从移动端精选精编,部分内容仍可报纸原创首发。

  在网络海量的冲击下,报纸反而显出了精粹化阅读的优势。要让报纸代表南都的报格,成为南都的价值符号和精神高地。打造精品版,分为政治属性和专业水准两大类。前者为重大时事和报道任务,后者为人物、深度、文化等。一些行业对纸质报纸有特定需求,要主动对接,在不违反整体调性的前提下,予以定制,变现商业价值。

  版面设置思路:完成政治承载使命,体现新闻纸、观点纸的基本属性,这些属于“标配”版面。其他为南都特色版面,体现南都智库转型成果和自身的文化印记。版面分配给予“标配”最低量,向特色版面倾斜。正因为有特色版面,报纸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以A1叠为例,常规版面有:封面、评论、要闻、都市发布、经济、时局、国内、国际、体育等。特色版面有:科创、大湾区、数据、南都民调、南都鉴定、南都人物、南都语闻、娱乐、文化等。

  南都报纸形态变化和移动端传播

  纸媒转型必须树立“以用户为本”的互联网思维,即通过掌握用户需求,重新定义媒体内容,使内容包含新闻,但不局限于新闻。即南都报纸舍弃了一般性的资讯新闻,主打高端时政新闻、深度新闻、财经新闻。作为时代的记录者、观察者、呐喊者、建言者,南都的媒体初心不变。主题宣传报道有声有色。202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南都推出多篇策划报道。全国两会、广东省两会等重要会议,南都浓墨重彩报道。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利器,也是公众评价媒体风骨的重要标准,南都依然坚持,广州“周一见”和深圳“马上办”是两个关注民生领域的栏目,解决了一大批实事。南都关注广州最高峰天堂顶垃圾问题,和从化市检察院一起,促成解决。

  南都数据新闻起步早,由此成立大数据研究院,已形成数据报道、榜单评价、咨询研究、民意调查、评估认证、鉴定测试、数据库及轻应用八大系列。《广州城市治理榜》《南都街坊口碑榜》《个人信息保护报告》《湾区财富三分钟》《南都财经早评》《南都质量公开课》等品牌效应显著。代表作《广州城市治理榜》获得“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优胜奖,是全国唯一来自媒体机构的案例。这些产品构成了南都的特色版面,重新定义了内容,摆脱了跟在网络后面抄新闻的被动局面。

  各地市读本与当地政府企业密切合作,推出了众多定制型版面。广州CBD TIMES,扎根中央商务区,反映白领阶层的生活。深圳各区的“通”系列,深入社区,体贴民情。还有佛山的“中秋家书,扶贫路上,纸短情长”,江门的“脱贫攻坚,逐梦小康”,惠州的“金牌地产特刊”等。这些版面多与经营工作有关,体现了报纸相比新媒体的独特价值:可保存、阅读专注度高、内容精粹、便于结集出版,形式感强、与重要场合相匹配,让用户感受到专业服务的尊重。

  报纸发行量下滑不可扭转,要主动拥抱新媒体潮流,树立“点击量就是发行量”的理念。南都报纸版面和各报一样,在官方网站上展示有数字报。这种形态现在已显原始。南都积极开拓新媒体产品,以重要节点、重要奖项为契机,在官方微信上推出多篇报道,推介报纸版面。重点不在版面内容,而是昭示南都仍然在办报纸,报纸是南都的精神高地,南都报魂的象征。

  南都为鼓励还在做版面的同事,设立了月度好版面奖,有四个奖项:数智版面奖、创意版面奖、编辑指导奖、版面好标题奖,面向要闻编辑部、深圳新闻部、文体新闻部、大数据研究院等。每月奖项评出后,在南都App上发文推荐,配微信海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鼓舞坚守初心同事的士气。

  近代真正意义的新闻报纸出现以来,报纸不仅引导舆论传播信息,而且成为全社会的文化符号、精神纽带、精神家园、精神高地。它的厚重感、精致感、内容的逻辑性,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但发挥这些优势的前提,是内容的价值。报纸的消亡会持续,留存下来的报纸必然是精品甚至是艺术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