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融媒体中心实景图。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 供图
“您所在的区(县)融媒体中心是否拥有自有版权作品”“您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遇到过版权侵权事件”“您所在的区(县)融媒体中心是否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版权相关工作”……
这是来自重庆市《关于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保护的调查问卷》中的内容。2020年下半年,重庆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市版权代理公司和有关专家共同组成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月,对重庆40个区县(含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开展关于版权保护问题的调研。
专题调研 找出症结探索解决路径
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举措。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更新思维理念、明确目标任务、探索方法路径、加大保障力度、培训人才队伍、统筹谋划推进,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重庆40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全部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
为什么要对全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展开关于版权保护问题的调研?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李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缘由。
在推进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中,重庆市坚持科学布局、移动优先、一体发展、集约发展,注重与市级主流媒体互联互通,注重借力中央级新媒体平台和知名商业传播平台,重点打造本地“一报、一台、一网、一端”。疫情期间,重庆市市属媒体和区县融媒体中心携手联动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做法,潼南区融媒体中心“创新体制机制 有效激发事业活力”的做法,被中宣部肯定推广。
“重庆区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深化媒体融合,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侵权与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区县融媒体的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李鹏进一步解释,一方面,区县“报、台、网、微、端”融合后,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内容供不应求,转载需求变大,但区县融媒体中心普遍缺乏版权人才,不知如何获得有效授权;另一方面,融媒体新闻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与之对应的却是网络侵权日益快速、隐蔽,融媒体中心花大量心血制作的产品,用一个软件就可被直接抓取。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超过70%的区县融媒体中心遭遇过侵权,而维权成本高、收益低、周期长导致区县融媒体中心缺乏维权信心,不愿、不敢维权现象突出,进而挫伤原创动力,对网络诚信体系的营造及真实可信新闻环境的营造造成破坏。
李鹏直言,作为版权管理部门,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整合资源,找准困境症结,探索解决路径,为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插上版权保护的双翼,进而促进区县融媒体中心强化思维理念、加大创新力度,巩固壮大区县融媒体中心的主流媒体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委宣传部以学习贯彻新修改《著作权法》为契机,着眼解决实践中突出问题,特别是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将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保护调研作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2020年下半年,调研组通过发放《关于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保护的调查问卷》、组织召开区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重庆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工作进行调研。
全程参与调研的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主任高露告诉记者,此次调研实现了全覆盖,共有36位区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及40余名区县宣传部版权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为调研提供了大量真实的鲜活案例和典型问题,有效保障了此次调研的真实、客观、全面、准确。调研组对调查问卷反复研究、对调研素材深度挖掘、对调研材料几易其稿,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突出调研实用性,为决策、指导区县融媒体版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发现痛点 开展区县融媒体版权保护迫在眉睫
在两个多月的实地走访调研中,调研组发现,区县融媒体中心的版权痛点、难点比较多,主要表现在确权难、用权难、维权难3个方面。
首先是版权确权难。建设完成于2020年的重庆某县级融媒体中心,覆盖用户量达百万级,其原创生产力也很强,自有图、文、音视频等大量优质作品上万件,而且还在不断产生新的作品。但调研组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拥有如此强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该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后,却没有足够重视版权保护。比如,对自己的版权资产梳理不及时,底数不清、确权滞后,这些问题导致大量作品在被侵权使用后,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有效的应对措施。
其次是获得版权授权难。调研组了解到,重庆市某区融媒体中心,在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时,未经许可使用了他人的音乐、视频片段等,引发版权纠纷导致被起诉。还有的融媒体中心,虽然主观上具有版权保护意识,但在通过第三方集中采购节目过程中,由于未及时有效防范版权风险,导致获得的授权有瑕疵。
至于版权维权难,更是区县融媒体中心遇到的常见难题。不仅在发现自有作品被侵权时举证困难,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互联网取证手段,在对侵权行为进行证据保全时往往举步维艰,多数区县融媒体中心缺乏独立有效维权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2020年8月下旬,调研组召开区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当时正值重庆最炎热的时候,气温高达40摄氏度,而座谈会的氛围比重庆的天气还热烈。各区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切肤之痛的版权难点、痛点争先发言,还有部分负责人立即让单位工作人员传来资料,请参会专家“现场办公”,对“如何把握好版权保护与扩大传播之间的度”“如何解决因授权渠道不通畅、授权信息不对等引发的侵权”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和解答。
“现场同志们的积极性,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对于强化版权保护有着极为现实而强烈的需求。”李鹏直言,那场座谈会,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改变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保护意识缺乏、积极开展区县融媒体版权保护工作的确迫在眉睫。
积极实践 以科技为支撑,用全链条思维保护版权
实际上,梳理区县融媒体中心在版权保护上遇到的这些问题,离不开内外两方面原因。从内因上看,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在版权管理的意识、版权资源的整合、版权人才的培养方面都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外因上看,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的外部配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出台有针对性的版权指导方案和扶持政策;打破地域壁垒和行业限制,搭建版权交流共享平台;提升版权资源转化能力,帮助区县融媒体中心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助力长效发展等方面都还有很多探索实践空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重庆市近些年在加强媒体版权保护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成效。比如,建立完善新闻内容生产监管服务平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先后投入近2亿元,在全国率先建成所属主要报系“全媒体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将版权保护工作纳入新闻内容生产监管服务平台六大功能板块,与各媒体采编系统及工作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将发布的新闻作品嵌入水印进行确权,在全网查找比对类似作品,进行分析统计,完成实时在线取证,将所获得的“数字指纹”证据包存放至第三方司法鉴定中心,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了取证效率。打造互联网数据取证平台。重庆华龙网组建成立的华龙艾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集互联网信息收集、取证、验证以及管理于一体的技术系统,在公检法、文化执法、工商、知识产权、公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升级成为拥有50多家媒体用户、多家自媒体用户的版权信息共享云平台。做好数据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按资源共享、利益均分的原则搭建全市统一开放平台——“视觉重庆”图片库。目前,图片库已收集了40余万张版权图片,还对1949年以来2万余张老胶片进行数字化保护,代理了20余万张重庆历史图片版权,建立起1万多人的拍客团和4000余名摄影师的用户库。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促进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以科技为支撑,用全链条思维保护版权。”李鹏说。目前重庆市成立了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合出资组建的重庆广大融媒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全市区县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不断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产品管理能力、生产运营能力。
直面难题 推动建立版权资产管理机制
“应该说,区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保护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调研,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李鹏提到,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重庆市未来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版权资产管理方面,推动建立管理机制。目前重庆正在策划开展2021年“创新发展 版权同行”版权保护基层行活动。由重庆市版权局牵头,市版权保护中心负责,通过开展宣传培训,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版权资产是核心资产,进一步加强版权资产管理,防范侵权风险;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推动建立完善版权管理机构、版权管理制度;通过开展版权登记,推动建立版权资产数据库,进行资产清查,为确权、用权、维权打基础。
在版权人才培养方面,推动建立培养机制。加大对版权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版权、能采编、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分别从战略、策略、实操等方面按业务领域和岗位要求进行不同层次培训,同时探索人才激励机制,统筹用人机制和其他多种灵活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有效补充有生力量。
在版权保护模式方面,探索建立“全链条”运营方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重庆将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秉持“管理是基础,保护是前提,创收是目标”的理念,运用全版权思维,从产品设计、节目生产、版权采购、内容传播、版权保护、版权经营6个维度开展“全链条”版权管理和版权运营工作,争取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此外,在版权维权途径方面,重庆将建立完善“线上线下”整合平台。线下推进成立区县融媒体版权联盟,一致行动保护版权;线上整合现有市级和区县版权资源,建立融媒体中心资源共享平台,从市级层面打通融媒体中心间的“沟壑”,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合力。(记者 赵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