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 抗疫报道切勿滥用“战时状态”

2021-01-20 13:49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近期,随着一些省份出现散发疫情或局部聚集性疫情,不少地方政府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对此,《新华每日电讯》和央视新闻同时发声指出,滥用“战时状态”,不仅不利于抗疫大局,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此,我们分享两家媒体的相关观点,也提醒媒体人,面对冬季新的疫情防控形势,报道时要注意使用更加符合实际的表述,为落实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做好舆论引导。 

  新华每日电讯 

  滥用“战时状态”不利于抗疫大局 

  据《新华每日电讯》,“战时状态”是借用军事表述,只能用于特别严重、紧急、需要高度动员、大规模组织的事态。在疫情防控上,去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可用“战时状态”表述,以动员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重大疫情。

  但是,当下多点散发和局部集聚性疫情,与当初武汉、湖北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经过一年来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我们积累了很多成功、成熟的经验,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履职尽责,完全能够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完全有信心遏制目前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即便为了形象表述用“xx保卫战”,也与“战时状态”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各地不能随意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事实上,如何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开展社会动员,中央早有统一规范。抗疫以来,各地根据疫情实际,动态调整防疫等级,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总体做到了有序防疫、科学防疫。

  总之,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既不能“重炮打蚊子”,也不能“扫把赶恶狼”。滥用“战时状态”表述,可能制造不必要的恐慌,也容易麻痹民众心理,淡化人们的“备战”意识。

  央视新闻 

  滥用“战时”,适得其反! 

  据央视新闻,《国防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换言之,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而履行相关程序前,显然也需要全面评估,准确判断。

  应该看到,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出台的“战时状态”与法律规定的“战争状态”是两个概念。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并不一定分得清两者的区别,反倒容易望文生义。故此,不宜动辄就称进入战时状态。

  不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不等于就可以掉以轻心。从快速激活指挥体系,到迅速组织核酸检测;从精准锁定重点人员并隔离管控,到加强人员、物资、技术储备……每个环节都“咬合”得当,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不再提战时状态了,而用应急状态来替代。这是及时纠偏。因应时势,迅速作出调整,措施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见效。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我们终能遏制疫情反弹,迎来春暖花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