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气化到自动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中国制造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飞跃。这背后,是一个个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奠基,其中不乏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勇立潮头、一往无前的身影。
在探索工业领域智能制造的赛道上,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祥”)已经深耕了近30年。随着近年来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研祥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智”显身手。
机器视觉检测赋能多行业生产线
在北京研祥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记者看到了一个外带电脑显示屏和键盘的“白色大柜子”。打开“柜门”一看,里面嵌着一台构造复杂的机器。
这台机器在智能制造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它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电视机屏幕进行外观缺陷和全部显示功能的快速检测。
电视机屏幕上有无划痕,通电后屏幕上4096×2160个白色像素点中有几个是黑的,测试的红绿黄三色彩条是否均匀,显示的各种测试图像信息是否达到标准等,这些情况最早都是依靠生产线工人用眼睛去看。
“人工检测首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还会出现错判和漏判,在检测的速度和质量上远不如智能设备有保证。”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观士对记者说,“这是研祥慧视机器视觉检测设备,它拥有一双机器的‘眼睛’和一个仿人工的‘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以‘看见’产品的缺陷,判断产品是否为合格品,这就不需要人工检测了。”
除了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生产制造工艺检测也是研祥机器视觉检测的重要能力。庞观士解释道:“手机液晶屏的背光板通过大量的LED灯矩阵式排列保证发光均匀,一个个像芝麻一样的LED灯珠是否焊接合格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来发现这道工艺的缺陷。”
“研祥的这台慧视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设备是应用在电视机大屏幕的外观和电视机wifi、网口、红外遥控等功能的检测,我们还可以根据药品、食品、模具等产品的具体生产需要调整智能算法,不断加强机器的深度学习,运用在多行业的具体应用中。”正如庞观士所言,研祥的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应用范围广,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行业场景中发挥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名单》,研祥集团基于机器视觉的液晶面板智能检测应用案例名列其中,这也是研祥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典型应用之一。
“研祥的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充分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首创,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耿稳强表示,“这项技术并没有止步于平面检测。目前我们的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列产品还可以用在如螺旋桨、叶片等曲面和最多24个面的产品设备的表面缺陷检测。”
“控制大脑”点亮智能制造工厂
研祥借助人工智能在重点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略见一斑,而生产的每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在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智能转型升级的路上,研祥助力云制造,为生产工厂注入新活力。简单来说,云制造就是把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云化,生产根据需要在云上进行调度,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但是云制造的前提是要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互通,而这正是研祥要做的功课。
“例如要对一台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实现效率提升和产能优化,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生产设备的状态,收集数据,才能进行调度。”庞观士向记者介绍,“研祥提供‘控制大脑’,可以把工厂的设备连通,采集数据并分析,掌握每台设备的状态,根据生产任务用算法对它进行控制,并不断优化升级。”
这里所说的“控制大脑”,便是研祥装备控制专用的工控机,是实现工业过程控制优化、质量管理智能化、智能装备健康管理和预测性维护等人工智能应用的载体。它可以监测工厂里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云上的统一调度。在发现了生产异常后,“控制大脑”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预警,通知生产管理人员,保证生产线面临突发状况时反应迅速,实现工业控制领域的“实时控制”。
庞观士举例分析道:“在电视机生产中,涉及大量元器件贴装、组装以及功能测试,‘控制大脑’可以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智能化的品质管控,减少人工干预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研祥如何支撑制造工厂真正落地智能转型升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具备数字化能力的新设备,搭建全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一种是对原本的老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再推进智能化生产。
“研祥的云制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入人工智能的算法,让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认识’,能够通畅‘对话’,真正帮助实现了工业生产各环节的互联互通。”耿稳强对记者说。
创新、潜心、齐心 激励研祥人奋力长跑
目前,研祥的授权专利累计已超过1100项,非专利核心技术超过1300项。
研祥一边在智能制造领域耕耘,一边收获着鼓励和认可。三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地联合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信部授予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质量标杆、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等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
从做特种计算机出发,到为智能制造添砖加瓦,研祥缘何能历经市场大浪淘沙,一路闯关到现在?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早在10年前接受采访时就曾坚定地表示:“仅靠模仿、山寨等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一切立足于自主。”
即便行业门槛高、技术难度大、产业技术标准严格,研祥从创业之初就咬紧牙关坚持自主创新。研祥当时在市场和技术方面遇到的竞争对手都是全球顶尖品牌的知名企业,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就是研祥最初的定位,并一直坚守。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企业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也有一些和研祥一样的初创型高科技企业探索自主创新。但是研发新技术需要潜心苦干,前期投入大,成果时间长,不能赚快钱,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舍得投入和等得起。”耿稳强也坚定地认为,持之以恒的自主研发和日积月累的技术进步成为研祥的立身之本。
除此之外,研祥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助推企业不断成长的关键。“我在研祥工作才15年,工作了20年的同事还有很多。”正如耿稳强所说,记者采访到的技术专家庞观士已经在研祥工作了20多年。在一家民营企业任职时间如此之久的一批“老兵”依然奋斗在一线,难能可贵。
多年来,持续耕耘、团结奋斗已经成为研祥技术团队不变的底色。“研祥从创业之初就不靠技术大拿‘掌大勺’,而是靠团队研发,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耿稳强强调说,“在研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属于个人,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归档企业。”历经多年的发展,是一批愿意紧跟团队长跑的研祥人在拼搏奋斗着。
助力中小企业智能转型任重道远“在大多终端产品中,大家看不到研祥,因为研祥是将技术嵌入其他设备和系统里,在产品背后发挥着作用。”庞观士感慨道。
也正是这样一家科技创新制造业企业,以团队精神攻坚克难,推动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的路上越走越远。
事实上,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工厂使用的是传统生产设备,一个工厂的设备就有很多品牌,而且原本没有统一的接口,互联的难度非常大。研祥要提供智能网关,把这些设备连起来,才能进行数据采集。”庞观士介绍,研祥遇到不少纯机械的生产线,帮助这些工厂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没有数字化,就无法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智能化。当前,工业产业基础薄弱也是数智化转型升级面临的普遍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在谈工业4.0,但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还处于工业2.0的水平,有些甚至还达不到,还不具备智能化的条件。”庞观士告诉记者,“国家强调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就是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降低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的门槛,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再推进智能化生产。”
多年来,研祥也在一直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开辟更多的应用、服务更多企业提供广阔空间。“研祥也呼吁更多的科技企业加入智能制造的行列,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庞观士说。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要做好数据存储,还要加强计算。庞观士介绍,提供支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服务器以及建设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是研祥正在努力发展的方向。
研祥用近30年的时间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下一个30年,在智能制造的大道上,研祥人还将继续长跑,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