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社长兼总编辑孙钱斌: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2024-10-29 13:51 来源: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一重要部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是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作为全国唯一的女性主流大报,中国妇女报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目标,按照“主流定位、特色表达、全媒呈现”理念,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系统性变革,加快向特色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在发挥群团机关报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推动工作职能上有新贡献,在唱响女报独特声部、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版图上有新成效,在履行媒体文化责任、弘扬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有新作为。

  在“头条工程”中探索共情传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形成具有女报特色的总书记思想宣传品牌 

  创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活动报道、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持之以恒推进“头条工程”,是中国妇女报作为面向妇女界党报的首要任务。我们聚焦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探索“从故事到道理、由共情而共识”的传播理路,以细节故事激发情感共鸣,以情感认同带动政治、思想、理论认同。

  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以妇女儿童和家庭为切入点,用独特视角探索重大主题的内容创新。从总书记“家访”入手,每年推出一季“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系列;从总书记勉励“半边天”着笔,连续多年在“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做建设者倡导者奋斗者”专题;从总书记关怀少年儿童开题,创设“习爷爷的话引领我们成长”专栏。这些富有女报特色的总书记思想宣传品牌,注重把道理、意义、价值融入故事、细节、情感之中,深情展现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赤子情怀。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每到地方考察,常常推开百姓家门,听民情民意、问生计冷暖、讲惠民政策,一次次拉近了人民与领袖、小家和大国的距离。在全国妇联指导下,报社以“喜讯捎给总书记”系列报道为基础,采访编写《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在现场依然是出精品的不二法门,我们强调“快餐”时代更要做“慢采访”,记者既要“身入”更得“心入”;强调故事要鲜活、细节要生动、情感要真挚、文风要朴实、变化要具体,力争使每一篇作品都是新闻性和思想性相得益彰、小故事和大道理融合赋能的力作。许多打动人心的“家访”细节和发自肺腑的质朴“原声”,都是在记者和群众拉家常式的“共情”采访中挖掘出来的。32个家庭32则故事,有鲜活的对话、温暖的细节、沉浸的体验,引领读者深切感受总书记家国情怀、人民情怀的至深至浓,真切体会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拥护爱戴的至热至真,深刻感悟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至坚至诚。

  在主责主业中强化“守心”价值,切实履行女性主流媒体服务治国理政、妇女事业和美好生活的职责使命 

  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美好生活服务,是中国妇女报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妇联机关报的三大职能,也是女报人的自我期许。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主流媒体发挥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关键在于引领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江山和人民的关系,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群众的心。女性主流媒体为党守好妇女群众的心,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集中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共振。我们把“守心”的能力纳入履行意识形态责任评价,把产品的“守心”价值纳入业务考评范畴,形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正向激励。

  报社全媒体平台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体鲜活、特色鲜明地开展主旋律宣传,呈现女报表达的格调。2021年7月1日当天,我们推出专题视频《时间纪录 巾帼赤诚》。伴随国际歌的雄壮旋律,不同年代的女共产党员形象依次闪现,传递忠贞不渝、薪火相传之意,具有直抵人心之效,获评中国记协庆祝建党百年十佳融创精品。同日的报纸特刊与视频联动,用百名女党员的群像组成跨版封面,并以“百年史诗”“致敬不朽”“党的女儿”“人民千钧重”“永远跟党走”五个章节,构成了图文并茂、20个整版的超长画卷,抒发了“誓言越百年”的巾帼忠诚。

  群团机关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格局中有着独特作用。中国妇女报以服务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为己任,女界有大事,女报必精彩。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道中,报社全媒体展现事业成就,全景式记录大会盛况,全平台阅读量超过2.3亿,创历届之最,为中国妇女留下珍贵的“历史底稿”。我们提出“工作生活 一媒两读”的功能定位,投入了大量版面和平台资源,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美好生活服务,成为“特色立报”的重要一翼。我们对生活方式、家庭建设、亲子教育、恋爱婚姻、妇幼健康等的专业报道,以润物无声的传播,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

  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我们策划“百名女大学生讲述”系列行进式融合报道,由专业记者带领女大学生走长征、讲党史、话家乡。推出“经济女性话信心”“科技女性话创新”“乡村女性话振兴”系列报道,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引导广大女性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贡献度。在新媒体端注重对“暖闻”的挖掘和呈现,探索正能量变成大流量的路径,散发出女性媒体特有的温度。

  网络舆论战也是人心争夺战,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鼓与呼,始终是女报立言为功、赢得公信之基。我们有力有效强化舆论监督,面对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发的汹涌舆情,官方微博评论掷地有声,产生良好的首发效应,既谴责暴行疏导情绪,又呼吁以法为则避免性别对立,有效塑造了舆论态势和走向,全网阅读量超过10亿,成为中国新闻奖历史上篇幅最短的获奖评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以《站出来说话、顶上去维权!这家媒体有点儿“刚”》为题予以肯定。

  在国际传播中注重故事表达,用真实、具象、可感的女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民意民心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通过强化民心相通,由心出发定分止争,意义尤为特殊。媒体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正向推力的一部分。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我们体会,话语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消除用西方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导致的内在紧张,跳出西方话语陷阱,提高议题设置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联合高校建设对外话语创新协同平台,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新疆妇女人权故事等课题的研究与传播,把“春蕾”女童的命运改变、新疆女孩的足球梦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转化成有共情力、感染力的传播话题。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故事能够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隔阂,故事的力量绵柔但具有穿透力,故事听多了,其中的道理和价值也就不言自明了。善于组织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媒体的基本功。应该说,中国故事的脚本是足够精彩的,这是我们提升国际传播质效的底气所在。而缩小事实和被感知的事实之间的认知差,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好的故事总是要靠有故事的人去呈现,中国女性是中国故事的女主角,中国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温暖篇章。

  我们打通内外宣传壁垒,成立中国故事女主角工作室和小螺号外宣工作室,利用中国妇女网英文频道和推特(X)、油管、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制作发布了一批既内蕴中国价值又融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女性人物视频,如贵州乡村医生罗海香、“北斗”科学家徐颖、驾驶“雪龙号”穿越北冰洋的白响恩等,在“她视角”的叙事中,将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融合发展中深化数智赋能,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推动工作机制、生产流程、评价体系、技术平台等系统性变革,加速向主流特色新型全媒体传播机构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闻战线的使命。报社以加挂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牌子为契机,通过机制重建、资源重配、人员重组、流程重构,“因地制宜”推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经济适用”建设媒体融合技术底座,“小步快走”向特色新型主流媒体转型。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我们理解,一方面,主流媒体的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只有通过系统性变革才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传播技术、传播方式持续迭代,带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只有通过系统性变革形成新质传播力,才能守住主流地位、争夺主流话语、发挥主流作用。系统性变革最主要的特征,一是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二是有全局性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三是有整体性的方法路径,绝非零碎的、单向度的改革,而是协同的、全方位的改革,具有可持续性和内生性。

  系统性变革就要系统回应对全媒体生产传播能力不适应、机制不适配、评价不精准等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避免重硬件投入轻机制重构、重平台建设轻内容创新的倾向。传媒业的立身之本是内容以及由内容传播产生的影响力,内容创新是媒体融合和系统变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佳切入点。我们将围绕内容创新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持续推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业务一体发展、融合赋能,通过新媒体端的复合传播扩大覆盖面。强化技术赋能,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方式的深层影响,提升舆情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智媒创新工坊、新中国女性第一元宇宙馆,推出AI新闻主播、AI辅助创作,充分展现融合传播的魅力。构建平台生态,整合完善以中国妇女报为旗舰的报刊传播平台、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为龙头的政务新媒体传播平台、以中国妇女网和“此刻”新闻客户端以及系列社交媒体账号为阵地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以中国婚恋网和中国妇女人才网等为渠道的生活服务传播平台,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集传播链、价值链、情感链于一体的“妇字号”共享传媒生态。

  (作者系中国妇女报社长兼总编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