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时,明确揭示了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提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同时,二十大报告从党长期执政、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五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就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方向,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传承党报红色基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时,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做了全面概括:“70年来,人民日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党报姓党,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要求,守好舆论阵地,引领舆论导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代同进步;始终坚持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团结民主,纪律严明。这些优良传统是人民日报几代人在长期实践中锻造培育的,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的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使命,必须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就是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要学会“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
2021年7月1日,证券时报头版刊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评论员文章《百年征程铸华章》。
证券时报作为人民日报的社属媒体,必须发扬党报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党报的红色基因。
践行“四力”,做合格的主流媒体记者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职责使命,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复兴。证券时报的口号是“守望资本市场,推动社会进步”。证券时报近3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是我们职责所在,也是职业价值所在。
主流媒体记者该如何思考、如何选题、如何表达?概括起来是三句话:想得明白、选得准确、说得清楚。怎么才能想得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提高站位才能举重若轻,做起来才更有效。怎么才能选得准确?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想清楚了,才知道哪个选题更有典型意义、能代表发展的趋势。小切口的故事也能说明大道理,从中提炼普遍意义、典型意义,可谓见微知著。说得清楚靠什么?靠的是仔细观察、贴近观察。新闻记者要践行“四力”,深入一线,报道才能具体、生动,才能有温度、冒热气。
长期以来,证券时报立足资本市场、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是立身之本、价值所在。拓宽报道视野应当立足资本市场放眼经济领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党百年系列报道就体现了我们拓展报道视野的努力,这对拓展事业发展、实现转型大有裨益。证券时报身处深圳,我们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唯一总部在深圳的中央级媒体优势,进一步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与使命。
提高专业能力,提供高质量内容
置身全媒体时代,我们的体会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信息爆炸,大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有人说,我们是做财经报道的,因为报道的问题太专业,普通读者看不懂,所以阅读量低。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不够专业,才会出现一般读者看不懂、专业人士不愿意看的问题。只有深入浅出、有用好看的高质量内容,读者才更爱看、能看懂。这不仅是专业能力的问题,也是工作作风、传播手段的问题。记者不去现场、不深入一线,就不可能给读者带来一手的内容。同时,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技巧、产品包装,我们更需要熟练掌握。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履行职责和使命的前提。
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全媒体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辩证看待。新媒体技术为内容传播插上了翅膀,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不断迭代,内容生产的手段和形式不断丰富;传统的单向度传播被互动化、社交化传播所取代,受众主动参与深度交流,传播效果更易入脑入心。
2022年9月22日,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以元宇宙形式成功举行。
全媒体时代的记者素养
全媒体时代,媒体平台的门槛降低了,传统媒体人需要常怀“本领恐慌”,以更职业、更专业、更深入的要求,跟上发展潮流,不断转型升级。
更职业。记者是一个职业,工作中必须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在状态”,这是职业素养要求,也是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必须比自媒体、比大量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更职业,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更专业。作为专业记者,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价值。比如,财经记者要过“五关”——语文关、新闻关、财经关、逻辑关、法律关。现在还要再加上“第六关”——新媒体传播技巧关。怎样体现新闻的专业感?报道大众关心的事,说大众能听懂的话,要有专家的专业水准,还要有记者的专业表达。
更深入。记者只有比一般的内容生产者更贴近现场、更深入一线,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细、理解得更深,才能干好这一行。
全媒体时代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
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021年11月11日,证券时报新闻中心团队携手上市公司开设“双11”直播专场,“破圈”带货。
深化媒体融合,是新时代主流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应当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对媒体融合的理解还流于表面,对全链条媒体融合没有足够重视。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证券时报以“品牌综合服务商”的概念寻找新的定位:以内容和品牌影响力为基础,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年我们的发展得益于获得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资格。如今,“信披”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证券时报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信披”以外的新的增长点,奠定转型发展的基本格局。
只要我们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媒体融合,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实现创新发展,把证券时报打造成当之无愧的中国财经媒体排头兵。(作者系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