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生:深刻领会根本遵循 用心讲好“三农”故事

2021-04-16 14:15 来源:“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的出版,对于更好地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书收录的52篇重要文稿,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三农”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不断融会贯通,守正创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到“三农”新闻宣传的方方面面,不断壮大“三农”主流舆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原则,牢牢守住“三农”意识形态主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一文中特别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是宣传思想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管宣传是一条铁律,必须把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农民日报是党的“三农”舆论平台,是“三农”意识形态主阵地,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务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 

  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形势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由“三农”本身特殊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 

  做好“三农”新闻报道,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比如,在做粮食报道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决不能单纯算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这个经济账,更要算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个政治账。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运用历史思维、强化全局意识,我们的报道才能立得住、传得远、影响深。 

  讲政治既是讲,关键还要做。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要在一切新闻舆论及传播工作中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此,农民日报始终旗帜鲜明、立场鲜明、特色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有指示,农民日报一定第一时间有响应,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文章的报道,更是用足版面、用足平台、用足方式、用足力量。 

  积极践行“三农”党报使命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千百年来,“三农”问题在我国始终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三农”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大。随着“三农”地位的提升,“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意义也愈发凸显。 

  农民日报作为“三农”领域中央级主流媒体,肩负着“三农”新闻舆论宣传“主力军”“挑大梁”的重要职责使命。践行好这一使命,决定了农民日报在高举“党报姓党”旗帜之时,必须突出“农报属农”的特色。一方面,要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加强策划报道,把党的“三农”政策方针传播好、解读好,让其更好地指导地方“三农”实践;另一方面,要把地方开展“三农”工作的创新举措、宝贵经验,及时反映上来,以供决策参考,同时传递给其他地方学习借鉴。此外,还要积极推动现代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农村落地生根,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 

  着力强化舆论引领 

  近年来,农民日报在引导“三农”舆论方面探索出“两口”做法。 

  一方面,通过找准公共新闻的“三农接口”,实现公共新闻向“三农”用户的精准到达。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民日报在做好疫情防控公共新闻报道的同时,重点关注农村基层的防疫实践,聚焦疫情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畜禽养殖业生产运输销售受阻、农民工返岗复工难等“三农”话题,既呈现了“三农”战线众志成城保供抗疫的感人景象,也突出了农民日报抗疫宣传“农”字号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另一方面,通过找准“三农”新闻的“公共出口”,实现“三农”新闻对社会公众的破圈传播。这些年,社会上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妖魔化化肥农药的言论时有发生,农民日报积极对接社会公众的兴趣点、情感线、关切面,充分发挥智库型媒体作用,及时重点推出有针对性的“三农”全媒体作品,着力破解谣言,有效化解疑虑,起到正面引导舆论的积极效果,从而也使“三农”新闻从行业新闻成为公共新闻。 

  农民日报的“两口”做法,立足引领“三农”舆论,探索引导公共舆论,其新闻学价值在农民日报这些年的报道实践中也得到充分验证。

  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立场,努力做亿万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在聚民心。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汇聚党心民意的合力,正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在《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把“聚民心”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之一,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我国是“三农”大国,农业是14亿人的衣食父母,农村占国土面积大半,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需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力量。“三农”媒体要认真践行“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做农民的知心朋友,不遗余力为农民鼓与呼,团结鼓舞广大农民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不断涵养农民情怀 

  一个“三农”新闻工作者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认识深度和情感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有怎样的农民情怀。涵养农民情怀,要从历史的维度充分认识农民的贡献,体悟农民的辛苦和不易;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以农为师;要发自内心地尊敬农民、关心农民、呵护农民,如此才能写出让农民打心眼里赞同的好作品。 

  在2021年牛年春节到来之际,农民日报推出编辑部文章《“牛”转乾坤!牛气农民!》,礼赞中国农民奋发图强战贫困、直面疫情保供给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农民力量,深刻论证中国农民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突出代表,同时向全社会发出重农强农、爱农护农的深情号召。这也体现了农民日报对农民应有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农民观 

  正确的农民观是指导“三农”新闻实践的灵魂所在。农民日报在长期办报实践中形成了“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的价值取向。“为农民说话”,解决的是新闻报道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要怀着崇农立言的深厚感情,努力把亿万农民的所思所想所干、所难所急所盼反映出来,反映上去,竭尽全力为维护农民权益鼓与呼;“让农民说话”,解决的是谁来成为言说主体的问题,实现媒体与农民的互动,让农民群众的声音、诉求、建议在媒体上得到充分展现,不仅要让全社会听到我们为农民说的话,也要让全社会听见农民自己说的话;“说农民的话”,解决的是新闻表达方式的问题,用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把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 

  密切同基层的联系 

  基层是改革源泉,也是新闻富矿。农民日报是为农民办的报纸,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疏远基层。特别是在各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强同基层的联系,关注“基层声音、基层现象、基层创造”,反映基层诉求和期盼,研究基层现象和问题,宣传基层与农民的创造和典型故事,让“三农”新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2020年,农民日报一档短评类栏目《三农微评》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这档栏目之所以能在众多新闻专栏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把包罗万象的基层声音、基层现象、基层创造通过微评论的形式集中起来,进而打开读者了解“三农”、认识“三农”、关心“三农”的一扇窗,展现了农民日报对于农村基层和“三农”问题的持续观照。

  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规律,持续放大互联网空间的“三农”声量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文中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坚持移动优先策略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三农”领域出现“三新”人群,即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农民、进城务工的新农工、服务“三农”的新农干。“三新”人群大量使用移动互联网,手机成为新农具,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全新能量。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应抓住内容传播“纵向到底”的契机,坚持走移动优先的发展路径,让“三农”主流声音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进一步树牢用户思维 

  当今的受众日益呈现分众化、差异化态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体也出现了分化,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没有对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就无法实现对舆论的精确引导,这就需要我们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强化生产者的用户思维,把获得用户、发展用户、黏聚用户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新闻生产和媒体转型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与终端用户的有效连接。 

  做精做深农业垂直领域 

  紧紧依托农业产业是农民日报有别于其他中央综合性媒体的一大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农民日报正着力打造农业单品垂直领域的权威平台,集政策解读、趋势分析、资讯发布、市场预测、产品推介等为一体,聚集黏合行业和客户,与此同时,积极建设以“三农号”为代表的开放性平台,变“以我为主”为“我和用户共同做主”,旨在与一批农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意义价值,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三农”故事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一文中特别强调,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在我国“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三农”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讲好新时代中国“三农”故事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凸显。 

  讲足端稳中国饭碗的重大意义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自古以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世界粮食市场波动,甚至出现多国囤粮的情况,更是充分印证了我国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的正确性、必要性与前瞻性。农民日报刊发《多国囤粮,一堂活生生的粮食安全“警示课”》《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等多篇文章,深入阐述端好中国饭碗之于百姓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同时开辟相关专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正面看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问题。 

  书写中国脱贫攻坚的壮阔史诗 

  2020年,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彪炳史册的不朽丰碑。为见证、记录这一伟大历程,农民日报在改进创新脱贫攻坚报道上下足功夫,在日常栏目报道之外先后推出《见证摆脱贫困》专题纪录片、《特困片区脱贫记》系列报告文学、《中国时刻!中国震撼!》“仲农平”文章等重磅产品,生动讲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人民实干苦干、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深情讲述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奋力战贫的感人故事,全景再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历程,书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展示“三农”形象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的确立,社会各界对于“三农”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农业农村的弱质弱势,“三农”声音在整个舆论场域还比较弱小,没有形成很大的声势。农民日报作为“三农”主流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不断叫响农声,不遗余力地向全社会宣传“三农”、展示“三农”、礼赞“三农”。 

  自2018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起,农民日报抓住节日契机,通过刊发重磅言论、开设网络互动话题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有力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从一个“三农” 话题演变成社会热点话题,进一步提升了“三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有力营造了重农强农、爱农支农的良好氛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