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瞭望、四川经济日报评出“ 2020年四川十大经济新闻”

2021-01-22 11:17 来源:四川经济网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航 鲍安华摄.jpg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正式上线 (鲍安华 摄)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启航。

  一年来,川渝两地闻令而动,高位推进,系统谋划,携手合作,已签署超200个合作协议,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层级之宽、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气氛之热,前所未有。

  抢抓机遇,川渝两地同心合力,各地区、各领域、各层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建好“经济圈”,唱好“双城记”,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推动两地发展的实际行动,不仅将成渝地区的发展带入全新阶段,也为中国经济勾勒出全新图景。

  在中国广袤的西部,历史性崛起一个与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遥相呼应,并能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经济总量3年再上一个万亿台阶 

四川经济总量3 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  鲍安华摄.jpg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间为即将出厂的车辆进行静态调试 (鲍安华 摄) 

  2020年11月16日,省统计局发布《加快转型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综述显示:四川经济总量用3年时间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全省经济总量2015年达3万亿元,2018年超过4万亿元。用3年时间,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2019年经济总量46615.8亿元,在全国保持第6位。

  全省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2.1:43.5:44.4调整为2019年的10.3:37.3:52.4,服务业比重超过50%,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

  人均GDP在全国排位上升5位,千亿市州个数从10个增加到15个……

  这五年,四川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转型发展快速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改革创新蹄疾步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3.88个贫困县清零 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60097752d75d1.jpg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定点帮扶的开江县盘石村花椒喜获丰收 (鲍安华 摄) 

  2020年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凉山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2015年底,我省尚有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近400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5.8%。“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凝心聚力、不胜不休。这是攻城拔寨的5年,是决战决胜的5年,也是在减贫史上标注光辉刻度的5年——四川年均减贫78万余人。

  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地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是四川坚持目标标准、不断做深做细的“绣花”功夫。打赢收官之战、夺取全面胜利,四川以自己的行动兑现了给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4.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实现“率先复工”“率先转正”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五粮液集团率先复工复产 (鲍安华 摄)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迅速行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四川提早全国多数省份一个星期,组织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措施,组建工作专班,创设“税电指数”,“一厂一组”解难题。16.3%、26.3%、55.7%、83.7%、95.4%……从2月初开始,四川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不断跑出“加速度”。同时,组织落实“工业挑大梁”部署,制定出台稳定工业生产25条措施、促进稳定增长10条措施,工业经济实现较短时间V型回升。

  “两个100%”的好消息也在3月伊始传出——到3月1日,成都市、遂宁市、绵阳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等13个市复工率已达100%;全省公路水运重点项目100%复工,复工项目达到236个、总投资达到9556亿元,涉及全省21个市(州)。

  全国范围内的跨省团队游暂停半年后,2020年7月15日,四川率先按下重启键。恢复全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天府之国再次向八方来客敞开怀抱。

  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020年7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四川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22130.27亿元,同比增长0.6%,在全国经济大省中率先实现转正。

  经历了从一季度明显下降到二季度企稳回升的艰难转折后,上半年全省经济呈现“逐渐恢复、稳步回升”态势,为下半年加快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全省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效。

  5.设立4个省级新区 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东部新区市民中心  摄影周勇良 (17).jpg

东部新区市民中心 (周勇良 摄)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四川抓发展的步伐不变。2020年12月24日,绵阳科技城新区获批设立,这是继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后,四川在这一年设立的第四个省级新区。 

  宜宾三江新区将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成都东部新区将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南充临江新区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即建成成渝北翼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引领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合作新高地;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我省重点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实际需要,适度有序布局省级新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这是事关四川发展长远和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6.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投产校飞 

天府国际机场 (陶轲 摄) (12).jpg

天府国际机场 (陶轲 摄)  

  2020年12月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设备、助航设施等校飞科目全部完成。校飞结果显示,天府国际机场所有校飞科目合格。这为定于2021年1月22日的试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机场即将实现从“建起来”到“飞起来”。 

  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6条跑道、4座航站楼,即将投运的一期建有3条跑道和2座航站楼,航站楼面积71万平方米,西一跑道为行业规定最高等级4F级,可供最大的民航客机A380起降,计划202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需求。

  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天府国际机场预计2021年正式投运。届时,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这将有利于成都加速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临空经济和航空城,也将搭建起四川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7.电子信息产业晋升首个万亿产业 

我省首个万亿产业诞生.jpg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鲍安华 摄) 

  2020年3月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59.9亿元,同比增长13.8%。这也标志着四川首个万亿产业诞生。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42.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位;同比增长13.2%,增速则在全国十大电子制造业大省中排名第2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7.7亿元,同比增长14.4%。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中,电子信息产业被视为必不可少的内容,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8.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破8000公里  

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鲍安华摄影.jpg

汽车奔驰在高速路上 (鲍安华 摄) 

  2020年12月31日上午,随着成宜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正式宣布建成通车,四川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8000公里,达8140公里,“十三五”交通建设圆满收官。

  从1990年高速公路破“零”开建以来,30年间,四川高速公路由点成线、织密结网,支撑着四川交通从“蜀道难”迈向“蜀道通”“蜀道畅”。“十三五”期间,我省21个市(州)实现政府所在地高速公路全覆盖,全省新增11个高速公路通达县。从“0”到“8000”,四川高速公路从平原走进山区、从盆地爬上高原、从市州下沉到县市。

  站上新起点,四川高速公路建设提出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万公里,连通县(市、区)超过150个,建成35个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其中,2021年,全省高速公路将确保建成500公里以上,让通车总里程突破8500公里。

  9.首个“四川造”消费品精品展成功举办 

我省举办首个以“四川造”消费品为主题的专业展会 鲍安华摄01.jpg

精美的展品引人关注 (鲍安华 摄) 

  2020年11月26日,四川省消费品精品展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是我省首个以“四川造”消费品为主题的专业展会,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2000余种消费品品类、上万种产品参展。

  这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消费促升级”工作部署,立足四川消费品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创新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要的实际行动。

  近年来,我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消费品工业门类齐全,涵盖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盐业等14个大类行业。

  10.“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绘就 

5ff0556ef3e8868822b14d24.JPG

2020年12月31日拍摄的成都市环球中心跨年灯光秀 新华社发 (张可凡 摄) 

  2020年12月3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新的五年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也对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展望。

  “十四五”时期,四川将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实力跻身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科技强省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交通强省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新优势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