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月信贷增长实现“开门红” 释放经济加快复苏信号

2023-02-14 10: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最高纪录。分析人士认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不断提升,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人民币贷款增量创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本报记者表示,1月份社融表现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人民币贷款是该月社融规模的重要支撑。

  看信贷结构,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中信证券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春节较早、高基数等因素,今年1月份信贷表现“含金量”较高。从结构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信贷增长的主力,1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同时票据融资同比多减5915亿元。这表明1月份信贷更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较好。

  苏剑分析,随着疫情影响趋于减弱,市场预期显著改善,加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结存限额、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农业农村基建投资、保交楼专项资金等稳增长政策工具落地生效,提升了信贷支持力度,企业信贷规模增加,推动2023年信贷实现“开门红”。

  资金流动性持续充裕 

  从货币供应情况看,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创2016年4月以来的新高。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

  苏剑分析,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等政策支持下,信贷规模大幅增长,支撑M2同比增速走高。此外,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春节前企业结汇需求显著增加,也对M2同比增速产生积极作用。

  看M2与M1增速差,1月末,M2与M1的同比增速差为5.9%,二者增速“剪刀差”较上月末下降2.2个百分点。苏剑认为,这表明1月末货币存款活期化明显提升,企业投资活力正在较快恢复,其背后是市场预期的回暖。

  看社融规模与M2增速差,1月末,社融规模与M2的同比增速差为-3.2%,较上月末扩大1个百分点。“自2022年4月以来,社融扩张速度持续低于货币扩张速度,且增速差在持续扩大,表示资金流动性持续充裕。”苏剑说。

  中金公司分析人士认为,1月信贷投放体现了较强的稳增长力度,但市场化主体的实质信贷需求复苏进度仍有待观察,预计年内有望出现实质拐点。苏剑认为,目前经济仍在恢复发展中,下一步应推动信贷需求和货币供应更好对接,防止出现金融市场资金空转现象。

  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 

  今年以来,在信贷“靠前发力”的政策导向下,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不断加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举行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各主要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实体经济是下一步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会议明确,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各主要银行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23年,信贷投放可能出现哪些变化?苏剑预计,信贷将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结构逐渐完善的趋势。“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信贷规模扩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推动了市场预期趋稳,将为信贷扩张提供支撑。货币供应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剑说。(记者 汪文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