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资本市场牛市的目标、基础和条件——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10-28 18:28 来源:中国经济传媒协会

  1026日,由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支持协办的“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不应该把资本市场简单视为融资渠道。“资本市场是一种对社会创新者和财富创造者的激励机制,也是一项让广大居民能够通过证券投资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财富管理机制。”吴晓求说,“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如果市场仅仅满足融资方的需求,而无法实现投资者合理的风险收益要求,那么这种市场是注定难以持续发展的。”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五五”:从100万亿到200万亿的跨越》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围绕“十五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资本市场应该发挥五大重要作用:第一,资本市场要在科技强国、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科技牛”成为产业升级的连接器;第二,资本市场要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必将成为中国居民重要的财富蓄水池;第三,资本市场要在要素市场化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将成为提升民间投资意愿的重要力量;第四,资本市场要对建设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发挥积极作用。第五,“十五五”期间提升居民社保水平,改善民生,提升民生福祉,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当前最“当红且当用”的宏观经济模型是科技创新的应用带来了新供给和新产业,带动了新需求,产生了新收入,也给宏观经济模型带来了彻底的变革。

  王忠民认为,在新的宏观模型下,追求GDP最大化意义明显下降,很多软件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但却因自身免费而被遗漏在GDP指标之外;而资本市场市值则包含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能够反映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反映有效的经济竞争力,反映新技术渗透率,远比GDP指标要有用,由此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王忠民表示,去年9.24以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得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如果把宏观经济的新模型,微观主体的新逻辑和金融的新模态结合起来,促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那么中国股市市值200万亿可能挡不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发言认为,中国股市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股票大量发行,而资金没有相应的扩容,供求严重失衡,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吸引中长期投资者入市。据贺强测算,如果要突破20071017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日成交金额可能需要3万亿元左右。为了进一步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贺强建议进一步扩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大机构投资股票的规模;扩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股票投资;想方设法引导外资进入中国股市进行投资;以及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恢复股市的T+0交易。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认为,社会如何承担原始创新所面临的“九死一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张晓晶建议,“十五五”期间金融业发展不但要宽容失败、拥抱风险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健全金融体系安排,能够为创新价值变现和创新损失买单,还要落实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如果金融业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就应该让这个价值变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要实现“三个锚定”:最基本的是锚定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解决好为创新融资的问题。其次要锚定为居民财富和全社会财富增长服务,这也顺应了当前资本市场从单一融资功能转向投融资并重的要求。第三,要锚定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要看到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价格、信息的发散地,最能够代表信心和预期。这三个锚定都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撑,如何将资本市场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十五五”期间要不断探索建立架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提出,去年“9.24”以后,可以观察到政策、企业的和资金的“三重觉醒”。首先决策层针对中国当前的低物价循环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次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带来了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第三是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信心,特别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更加强劲。

  邢自强认为,“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将从过去的补贴驱动转向生态驱动,从“扩规模”转向“提效率”。邢自强认为,如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在“十五五”期间有更清晰的路径,不仅能打破当前的低物价循环,而且能使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修复的信心更上一个台阶,出现更加持续的“制度牛”。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当前资本市场定价的基本面已不是传统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而是基于更广义的经济基本面。当前总需求的变化速度相对平缓,而供给端的波动相对较强,具体体现就是:科技革命的冲击、全球货币格局重构、国内政策对资本市场的精准呵护等供给侧因素。在伍戈看来,科技代表正向的供给冲击,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伍戈预计,全球各国都在努力重构产业链,中国也在积极融入,“十五五”期间外需也依然会有韧性,工业增加值和实际GDP也将依然稳健,如果能克服总需求方面的短板,未来资本市场会运行得更好。


  华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比较了美国,日本,韩国,挪威等国与中国在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方面的差距后指出,我国基本养老金入市还有很大的空间。郑晓霞认为,四中全会公报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可能迈出更大步伐。


  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副主席李寿双在代表主办方发言中,从法治的角度探讨了“十五五”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支撑问题。他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置,较以往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未来应该更加强调严格执法和明确执法。李寿双建议成立专门处置风险投资行业不良资产的公司或者基金,接手PEVC持有的上市困难企业的股权,起到周转的作用,减少对赌回购对这些企业的冲击。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杜跃进主持了本次会议,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姚奎章,来自相关部门、各主办方的嘉宾和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既务实又有深度,是一次经济思想的盛宴,专家们提出的深刻见解和系列研究成果,在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后,有望对“十五五”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参会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秘书处)